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本文写作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拟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7-19页 |
2.1.1 通用航空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质量 | 第18-19页 |
2.2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 | 第19-25页 |
2.2.1 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法 | 第19-21页 |
2.2.2 资产质量评价法 | 第21-22页 |
2.2.3 应收账款风险评价法 | 第22-23页 |
2.2.4 因子分析法 | 第23页 |
2.2.5 物元模型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国内通航企业应收账款质量现状及问题 | 第25-32页 |
3.1 国内通航企业经营特点 | 第25-28页 |
3.2 国内通航企业应收账款质量现状 | 第28-29页 |
3.3 国内通航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应收账款总量大、增长较快 | 第30页 |
3.3.2 内部控制不完善 | 第30页 |
3.3.3 监管薄弱 | 第30页 |
3.3.4 信用服务前资信评估薄弱 | 第30-32页 |
第4章 国内通航上市企业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6页 |
4.1 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 第32页 |
4.2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6页 |
4.2.1 应收账款的结构规模 | 第34页 |
4.2.2 应收账款的增长情况 | 第34页 |
4.2.3 应收账款的风险性 | 第34-36页 |
第5章 国内通航上市企业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第36-51页 |
5.1 样本及数据说明 | 第36-38页 |
5.2 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43页 |
5.2.1 熵权原理 | 第38-39页 |
5.2.2 熵权法确定权重计算过程 | 第39-43页 |
5.3 运用物元模型进行应收账款质量评价 | 第43-47页 |
5.3.1 物元模型简介 | 第43页 |
5.3.2 物元模型评价过程及运算 | 第43-47页 |
5.4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结果 | 第47-51页 |
5.4.1 各企业之间比较结果 | 第47-49页 |
5.4.2 企业各年度之间比较结果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附录Ⅰ 2009年至2014年实证所需基础数据 | 第54-58页 |
附录Ⅱ 2010年至2013年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 第58-62页 |
附录Ⅲ 2010年至2013年评价指标标准化得分 | 第62-66页 |
附录Ⅳ 2010年至2013年评价指标特征值比重 | 第66-70页 |
附录Ⅴ 2010年至2013年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