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我国信息安全刑法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5页 |
1.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一、全媒体视域下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 | 第15-21页 |
(一) 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1. 信息安全的含义 | 第15页 |
2.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的内容 | 第15-17页 |
(二) 全媒体的含义及其媒体结构 | 第17-19页 |
1. 全媒体的含义及演进过程 | 第17-18页 |
2.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结构 | 第18-19页 |
(三) 全媒体对信息安全的新影响 | 第19-21页 |
1. 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方面的新问题 | 第19页 |
2. 信息发布与传播方面出现的新情况 | 第19-20页 |
3. 信息泄漏与失窃方面的新情况 | 第20页 |
4. 信息利用方面的新情况 | 第20-21页 |
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刑法保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 第21-25页 |
(一)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1. 冲击国家综合安全 | 第21-22页 |
2. 侵害公民个人利益 | 第22-23页 |
(二) 信息安全刑法保障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三) 信息安全刑法保障的有效性 | 第24-25页 |
三、信息安全刑法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0页 |
(一) 刑法保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成因 | 第25-26页 |
1. 现状介绍 | 第25页 |
2. 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二) 信息安全刑法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1. 刑法规制根基--信息安全基本法的缺失 | 第26-27页 |
2. 刑事治理理念的落后 | 第27-28页 |
3. 刑法规范自身的不完善 | 第28-30页 |
四、我国加强信息安全刑法保障应采取的措施 | 第30-41页 |
(一) 健全信息安全刑法保障的配套措施 | 第30-32页 |
1. 制定中国信息安全基本法 | 第30-31页 |
2. 刑事理念的转变 | 第31-32页 |
3. 加强与国际信息安全保障法律的对接 | 第32页 |
(二) 完善现行刑法规范 | 第32-41页 |
1. 在刑法范围内明确虚假信息的概念和范围 | 第32-34页 |
2. 进一步明确刑法运用和规制的行为方式 | 第34-37页 |
3. 针对信息泄露被窃取方面的刑法完善 | 第37-38页 |
4. 明确虚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行为 | 第38-39页 |
5. 网络服务运营提供商的责任仍需增加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