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距离范式的华北铁路网扩展方案评价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 1.2.1 距离范式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1.2.2 路网评价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22-2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1.3.3 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 2 路网评估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32页 |
| 2.1 离函数 | 第25-29页 |
| 2.1.1 距离函数的含义与类型 | 第25-28页 |
| 2.1.2 典型距离范式 | 第28-29页 |
| 2.1.3 距离函数参数拟合的典型评价指标 | 第29页 |
| 2.2 坐标转换 | 第29-32页 |
| 3 华北铁路网扩展方案构建 | 第32-38页 |
|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2-34页 |
| 3.1.1 中国华北地区铁路网现状 | 第32-33页 |
| 3.1.2 华北区域节点的选择 | 第33-34页 |
| 3.2 扩展方案的确定 | 第34-38页 |
| 3.2.1 备选扩建铁路线方案的确定 | 第34-35页 |
| 3.2.2 扩展方案的二次优选 | 第35-38页 |
| 4 华北铁路网扩展方案评价方法 | 第38-42页 |
| 4.1 参数之间比较评价 | 第38-39页 |
| 4.2 评价指标运算 | 第39页 |
| 4.3 模型构建与求解 | 第39-42页 |
| 4.3.1 模型构建 | 第40页 |
| 4.3.2 模型求解步骤 | 第40-42页 |
| 5 华北铁路网扩展方案评价的实施 | 第42-61页 |
| 5.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42-52页 |
| 5.1.1 确定华北区域路网节点坐标 | 第42-43页 |
| 5.1.2 区域路网节点坐标数据信息 | 第43-44页 |
| 5.1.3 确定区域路网节点间实际里程 | 第44-49页 |
| 5.1.4 模型的求解分析 | 第49-52页 |
| 5.2 华北铁路网单条线路扩展方案的评价 | 第52-56页 |
| 5.2.1 张家口直达承德铁路线的评价 | 第52-53页 |
| 5.2.2 邯郸直达临汾铁路线的评价 | 第53-55页 |
| 5.2.3 两个铁路线扩展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5.3 华北铁路网两条线路扩展方案的评价 | 第56-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结论 | 第61页 |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A | 第65-75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