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开放无线网络无缝切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33页 |
2.1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方式的研究 | 第17-21页 |
2.1.1 紧耦合方式 | 第18-19页 |
2.1.2 松耦合方式 | 第19-20页 |
2.1.3 两种网络融合方式的对比 | 第20-21页 |
2.2 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 | 第21-25页 |
2.2.1 软件无线电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2 GNU Radio和USRP | 第22-25页 |
2.3 软件定义网络SDN | 第25-30页 |
2.3.1 SDN的基本思想 | 第25-27页 |
2.3.2 SDN的核心技术OpenFlow | 第27-30页 |
2.3.3 SDN在无线接入网的应用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异构开放无线网络架构 | 第33-49页 |
3.1 可编程的数据层 | 第33-38页 |
3.1.1 LTE软基站在下行链路的实现 | 第35-37页 |
3.1.2 WLAN软接入点物理层的实现 | 第37-38页 |
3.2 控制层的设计 | 第38-44页 |
3.2.1 移动性管理切换策略研究 | 第40-42页 |
3.2.2 业务的QoE感知技术研究 | 第42-44页 |
3.3 改进的南向协议和北向协议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新型无缝切换机制研究 | 第49-59页 |
4.1 切换场景的设计 | 第49-50页 |
4.2 两种新型无线网络切换机制 | 第50-54页 |
4.2.1 IP地址再封装法 | 第51页 |
4.2.2 源路由再封装法 | 第51-52页 |
4.2.3 网络地址转换问题 | 第52-53页 |
4.2.4 由WLAN网络切换到LTE网络 | 第53-54页 |
4.3 性能评估及分析 | 第54-58页 |
4.3.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计 | 第54页 |
4.3.2 切换延时的分析 | 第54-55页 |
4.3.3 吞吐量的分析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5.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