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在校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当前国防生的主导政治态度 | 第19-20页 |
·当前国防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念 | 第20-21页 |
·国防生对时事的评价 | 第21-23页 |
·国防和军人意识 | 第23-25页 |
·毕业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分析 | 第25页 |
·国防生与地方大学生、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对比 | 第25-29页 |
·教育对象 | 第25-26页 |
·教育目标 | 第26-27页 |
·教育环境 | 第27页 |
·教育内容 | 第27-29页 |
3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 | 第29-35页 |
·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 | 第29-32页 |
·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 第29-31页 |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矛盾 | 第31-32页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4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35-44页 |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第35-36页 |
·总体目标 | 第35页 |
·阶段目标 | 第35-36页 |
·组织领导 | 第36-37页 |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37-38页 |
·遵循时代性 | 第37页 |
·把握针对性 | 第37-38页 |
·坚持科学性 | 第38页 |
·增强实效性 | 第38页 |
·教育内容 | 第38-40页 |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与军人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 第38-39页 |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军队历史使命教育相结合 | 第39页 |
·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与军人道德品格教育相结合 | 第39页 |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军人战斗精神相结合 | 第39-40页 |
·教育方法 | 第40-44页 |
·层次教育法 | 第40页 |
·区别教育法 | 第40-41页 |
·“四理”疏导法 | 第41页 |
·自育自律法 | 第41-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