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超级稻杂交组合“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3页
    前言第15页
    1 产量性状的构成因素及其形成特性第15-17页
        1.1 分蘖的生长特性第15-16页
        1.2 幼穗的分化发育特征第16-17页
        1.3 籽粒发育第17页
    2 产量性状相关QTL的研究第17-21页
        2.1 QTL定位的方法第18页
        2.2 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第18-20页
        2.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QTL定位和鉴定中的应用第20-21页
    3 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第21-35页
        3.1 调控分蘖数的相关基因第21-25页
        3.2 每穗粒数第25-29页
        3.3 粒重第29-32页
        3.4 产量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第32-35页
    4 产量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第35-41页
        4.1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第35-36页
        4.2 杂种优势在水稻中的利用第36-38页
        4.3 杂种优势的假说和分子机理研究第38-41页
    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第41-43页
第二章 超级稻杂交组合“培矮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第43-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1.1 实验材料第44-45页
        1.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8页
        2.1 SSR分子标记在基因组的分布频率第46-47页
        2.2 SSR分子标记连锁图第47-49页
        2.3 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构建过程第49-52页
        2.4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遗传组成分析第52-58页
    3 讨论第58-61页
        3.1 关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构建亲本选择的体会第58-59页
        3.2 关于构建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技术路线的想法第59-60页
        3.3 超级杂交稻组合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在育种中利用价值第60-61页
第三章 利用PA64S/9311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位点第61-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1.1 试验材料第62页
        1.2 试验设计第62-63页
        1.3 考查性状第63页
        1.4 数据分析第63-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3页
        2.1 亲本和置换系群体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第64-66页
        2.2 PA64S/9311置换系群体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66页
        2.3 PA64S/9311置换系群体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第66-68页
        2.4 PA64S/9311置换系群体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位点的定位第68-71页
        2.5 PA64S/9311置换系群体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71-72页
        2.6 利用PA64S/9311置换系群体定位抽穗期qHD8基因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5页
第四章 超级杂交稻“PA64S/9311”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第75-9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1.1 CSSLs群体及相应的杂种群体第77页
        1.2 田间试验设计第77页
        1.3 性状考查第77页
        1.4 数据分析第77-78页
        1.5 平均显性度临界值的界定第78-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9页
        2.1 PA64S/9311群体及其对应杂种F_1群体产量构成性状的表型变异第79页
        2.2 PA64S/9311群体及其对应杂种F_1代产量构成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9-82页
        2.3 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第82-84页
        2.4 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加性、显性和超显性效应分析第84-88页
        2.5 检测的产量相关QTL在CSSL和CSSLH的贡献率的分布第88-89页
        2.6 以中亲优势值为表型检测超级稻两优培九杂种优势QTL位点第89页
    3 讨论第89-93页
        3.1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分析杂种产量构成的优点第89-90页
        3.2 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QTL定位第90-91页
        3.3 超级稻组合"PA64S×9311"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第91-93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93-97页
    1 全文结论第93-95页
        1.1 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第93页
        1.2 利用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产量相关位点以及加显性效应QTL的育种应用第93-94页
        1.3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及相应杂交F_1群体对不同环境相关性状加性、显性的超显性效应QTL的分析第94-95页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1页
附录第111-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R3-MYB基因GhCPC对纤维发育的负向调控作用
下一篇:大豆Soja亚属基因组变异与人工进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