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本文所用主要缩略词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一、植物表皮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 第14-23页 |
1 拟南芥表皮毛发育过程 | 第14-16页 |
2 调控拟南芥表皮毛发育的关键基因 | 第16-19页 |
2.1 调控表皮毛发育的正向调节因子 | 第17-19页 |
2.2 调控表皮毛发育的负向调控因子 | 第19页 |
3 拟南芥叶片表皮毛和根毛发育的调控模式 | 第19-23页 |
3.1 叶片表皮毛的发育调控 | 第20-22页 |
3.2 根毛发育 | 第22-23页 |
3.3 其他植物表皮毛的发育 | 第23页 |
二、棉纤维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3-31页 |
1 转录因子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 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2.1 棉纤维发育相关的MYB类转录因子 | 第26-27页 |
2.2 MYB类转录因子对棉纤维起始发育调控模型的推测 | 第27-28页 |
3 HD-ZIP转录因子 | 第28-29页 |
4 bHLH转录因子 | 第29-30页 |
5 其它转录因子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棉花R3-MYB转录因子GhCPC在纤维发育中负向调控作用的功能研究 | 第32-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61页 |
1.1 研究材料 | 第33-34页 |
1.2 菌株和质粒 | 第34-36页 |
1.3 培养基 | 第36-38页 |
1.4 基因的克隆、电泳、回收、连接 | 第38-39页 |
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及阳性单克隆的检测 | 第39页 |
1.6 棉花胚珠及纤维R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1.7 细胞定位 | 第40页 |
1.8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1.9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41-42页 |
1.10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 第42-43页 |
1.11 再生植株的检测 | 第43-44页 |
1.12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 | 第44-46页 |
1.13 转基因植株的表达分析 | 第46-47页 |
1.14 纤维起始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7页 |
1.15 转基因株系纤维品质的测定 | 第47页 |
1.16 酵母cDNA文库的构建 | 第47-52页 |
1.17 诱饵载体的构建、毒性测试及自激活检测 | 第52-54页 |
1.18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筛选 | 第54-59页 |
1.19 酵母单杂交报道载体pAbAi的构建转化及互作验证 | 第59-60页 |
1.20. 家族基因数据与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97页 |
2.1 GhCPC的克隆、表达特性及亚细胞定位 | 第61-65页 |
2.2 GhCPC过量表达显著影响离体培养胚珠的纤维发育 | 第65-66页 |
2.3 GhCPC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棉纤维初始发育推后,纤维变短 | 第66-72页 |
2.3.1 ChCPC棉花正义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66-67页 |
2.3.2 GhCPC过量表达对转基因株系纤维长度影响 | 第67-68页 |
2.3.3 GhCPC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分析及纤维发育早期形态观察 | 第68-72页 |
2.4 GhCPC对纤维发育负向调控的作用机制 | 第72-79页 |
2.4.1 棉纤维发育起始期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 第72-75页 |
2.4.2 利用酵母共转化实验进一步验证GhCPC与GhMYC1的互作 | 第75-76页 |
2.4.3 GhCPC调控纤维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 | 第76-79页 |
2.5 GhCPC烟草转化TO代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及花色的表型变化 | 第79-81页 |
2.6 雷蒙德氏棉中GrMYC1及其bHLH家族全基因组的鉴定、分类及进化分析 | 第81-97页 |
2.6.1 雷蒙德氏棉基因组中bHLH家族成员的预测 | 第81-84页 |
2.6.2 雷蒙德氏棉bHLH蛋白结构域中氨基酸残基保守性分析及其DNA结合活性的预测 | 第84-92页 |
2.6.3 雷蒙德氏棉bHLH基因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及与拟南芥bHLH家族的比较 | 第92-97页 |
3 讨论 | 第97-104页 |
3.1 GhCPC在纤维起始发育中起负向调控作用 | 第97-100页 |
3.2 棉花纤维与拟南芥表皮毛发育调控比较 | 第100-102页 |
3.3 GhCPC对转基因烟草花色可能的调控途径及方式 | 第102-103页 |
3.4 雷蒙德氏棉中GrMYC1与其它bHLH家族成员的异同 | 第103-104页 |
全文结论 | 第104-106页 |
创新点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附录 | 第114-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