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7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第2章 民间借贷概述 | 第10-15页 |
2.1 合法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10-12页 |
2.2 民间借贷的生成理论 | 第12-13页 |
2.3 我国民间借贷的类型 | 第13-15页 |
2.3.1 私人借贷 | 第13页 |
2.3.2 民间集资 | 第13-14页 |
2.3.3 组织化民间借贷 | 第14-15页 |
第3章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3.1 促进民间借贷的积极影响 | 第15-16页 |
3.2 减少民间借贷的消极影响 | 第16-18页 |
第4章 我国民借贷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 | 第18-32页 |
4.1 政府层面的监管及现状 | 第18-19页 |
4.2 民事层面的规范及现状 | 第19-24页 |
4.2.1 民间借贷主体的界定 | 第20页 |
4.2.2 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规定 | 第20-24页 |
4.3 刑事层面的规制及现状 | 第24-30页 |
4.3.1 民间借贷涉嫌刑事罪名分析 | 第24-29页 |
4.3.2 民间借贷行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区别 | 第29-30页 |
4.4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问题 | 第30-32页 |
第5章 完善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路径 | 第32-37页 |
5.1 构建民间借贷监管体系 | 第32-34页 |
5.2 完善民间借贷民事立法 | 第34页 |
5.3 加强民间借贷刑事规制 | 第34-3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6.1 结论 | 第37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