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铁路危险责任的概述 | 第9-18页 |
1.1 铁路危险责任的概念 | 第9-10页 |
1.2 铁路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0-12页 |
1.2.1 一元归责论 | 第10-11页 |
1.2.2 二元归责论 | 第11页 |
1.2.3 多元归责论 | 第11-12页 |
1.3 铁路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2-13页 |
1.3.1 高度危险作业 | 第12页 |
1.3.2 损害行为 | 第12-13页 |
1.3.3 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行为间的因果关系 | 第13页 |
1.4 铁路危险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13-16页 |
1.4.1 不可抗力问题 | 第13-14页 |
1.4.2 受害人过错问题 | 第14-15页 |
1.4.3 第三人行为问题 | 第15-16页 |
1.5 铁路危险责任的立法模式 | 第16-18页 |
1.5.1 主要国家(地区)危险责任的三种立法模式 | 第16-17页 |
1.5.2 我国铁路危险责任的立法模式 | 第17-18页 |
第2章 铁路危险责任立法现状 | 第18-23页 |
2.1 国务院转发铁道部、交通部、公安部1979年颁布的关于《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 第18页 |
2.2 1990年颁布的《铁路法》 | 第18-19页 |
2.3 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19-21页 |
2.4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 第21-23页 |
第3章 铁路危险责任规范性文件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3.1 铁路危险责任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1.1 特别法未遵从和继承一般法中危险责任的基本原则 | 第23页 |
3.1.2 《铁路法》、《事故条例》和《解释》部分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 | 第23-24页 |
3.2 铁路危险责任相关制度问题 | 第24-29页 |
3.2.1 限额赔偿制度的问题 | 第26-27页 |
3.2.2 侵权行为责任承担的问题 | 第27-28页 |
3.2.3 保险分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配套机制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4章 我国铁路危险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29-36页 |
4.1 遵从与继承一般法中危险责任的基本原则 | 第29-33页 |
4.1.1 一般法危险责任归责原则的遵从 | 第30页 |
4.1.2 特殊领域的危险责任的细化和解释 | 第30-31页 |
4.1.3 单行立法的补充和修正 | 第31页 |
4.1.4 《铁路法》的修正 | 第31-32页 |
4.1.5 相关行政法规的修正 | 第32页 |
4.1.6 司法解释的修正 | 第32-33页 |
4.2 铁路危险责任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33-36页 |
4.2.1 完善限额赔偿制度 | 第33页 |
4.2.2 完善特殊侵权行为责任承担制度 | 第33-34页 |
4.2.3 改革铁路保险制度 | 第34页 |
4.2.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34-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