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实践价值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实践价值 | 第16-17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3.2 主要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溯源 | 第21-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概念和范围 | 第21页 |
2.1.2 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与综合行政执法 | 第21-22页 |
2.1.3 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与商务行政管理 | 第22-23页 |
2.2 理论溯源 | 第23-26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3页 |
2.2.2 发展过程 | 第23-26页 |
第3章 德州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9页 |
3.1 德州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 | 第26-30页 |
3.1.1 机构设置 | 第26-27页 |
3.1.2 执法开展 | 第27-29页 |
3.1.3 队伍培训 | 第29-30页 |
3.1.4 联合协作 | 第30页 |
3.1.5 渠道沟通 | 第30页 |
3.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3.2.1 执法体系建设 | 第31-32页 |
3.2.2 执法队伍建设 | 第32-34页 |
3.2.3 执法机制建设 | 第34-36页 |
3.2.4 执法保障建设 | 第36-37页 |
3.2.5 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内外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4.1 山东省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 | 第39-40页 |
4.1.1 执法队伍 | 第39页 |
4.1.2 执法开展 | 第39-40页 |
4.1.3 存在主要问题 | 第40页 |
4.2 其他市地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有益做法 | 第40-41页 |
4.2.1 湖北省荆门市 | 第40-41页 |
4.2.2 河北省正定县 | 第41页 |
4.3 其他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的有益做法 | 第41-43页 |
4.3.1 卫生领域 | 第41-42页 |
4.3.2 城市管理领域 | 第42-43页 |
4.4 国外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有益做法 | 第43-45页 |
4.4.1 美国 | 第43页 |
4.4.2 法国 | 第43-45页 |
第5章 提升德州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5.1 加强合法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5.1.1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明确执法主体地位 | 第45页 |
5.1.2 按照系统化的原则完善执法法律体系 | 第45-46页 |
5.1.3 按照层级分权优先的原则加强执法属地化管理 | 第46页 |
5.1.4 根据程序法定的原则有效控制执法过程 | 第46页 |
5.2 加强服务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5.2.1 强化和规范执法队伍 | 第46页 |
5.2.2 树立双服务的理念 | 第46-47页 |
5.2.3 提升服务化水平 | 第47页 |
5.3 加强协同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建设 | 第47-48页 |
5.3.1 健全商务系统内部的协同配合机制 | 第47-48页 |
5.3.2 健全商务与其他职能单位的协同配合机制 | 第48页 |
5.3.3 营造社会协同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环境 | 第48页 |
5.4 加强信息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建设 | 第48-49页 |
5.4.1 以信息化促进工作规范 | 第48-49页 |
5.4.2 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 第49页 |
5.4.3 构建“多网合一”的监管中枢 | 第49页 |
5.5 加强责任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 第49-51页 |
5.5.1 健全责任追究与救济制度 | 第49页 |
5.5.2 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 | 第49-50页 |
5.5.3 完善加强监督的具体措施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