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构造灯影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1.2.1 碳酸盐储层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32页 |
2.1 工区位置 | 第19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9-25页 |
2.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页 |
2.2.2 本构造带特征 | 第19-25页 |
2.3 沉积背景 | 第25-27页 |
2.4 地层特征 | 第27-29页 |
2.4.1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7页 |
2.4.2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 第27-29页 |
2.4.2.1 地层划分 | 第27-29页 |
2.4.2.2 岩性特征 | 第29页 |
2.5 区域勘探概况 | 第29-32页 |
第3章 储层基本特征研究 | 第32-63页 |
3.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32页 |
3.2 储集空间类型 | 第32-41页 |
3.2.1 孔隙 | 第33-35页 |
3.2.2 洞穴 | 第35页 |
3.2.3 裂缝 | 第35-36页 |
3.2.4 沥青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 第36-41页 |
3.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1-49页 |
3.3.1 岩心物性特征 | 第41-44页 |
3.3.2 储层测井物性参数 | 第44-49页 |
3.4 储层电性特征 | 第49-52页 |
3.4.1 储层测井曲线特征 | 第49-50页 |
3.4.2 溶蚀孔洞测井响应特征 | 第50-51页 |
3.4.3 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 第51-52页 |
3.5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52-56页 |
3.5.1 喉道类型 | 第52-53页 |
3.5.2 孔隙结构参数 | 第53-54页 |
3.5.3 典型毛管压力 | 第54-56页 |
3.6 储层评价 | 第56-63页 |
3.6.1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6页 |
3.6.2 储层的含流体评价 | 第56-61页 |
3.6.3 储层综合评价 | 第61-63页 |
第4章 储层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 第63-79页 |
4.1 储层纵横分布特征 | 第63-67页 |
4.1.1 储层的纵向分布 | 第63页 |
4.1.2 储层的横向分布 | 第63-67页 |
4.2 储层主控因素 | 第67-79页 |
4.2.1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 | 第67-71页 |
4.2.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 第71-77页 |
4.2.3 构造运动对储层的控制 | 第77-79页 |
第5章 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 第79-92页 |
5.1 烃源条件 | 第79-87页 |
5.1.1 下寒武统黑色泥页岩 | 第79-80页 |
5.1.2 灯影组烃源岩 | 第80-83页 |
5.1.3 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 | 第83-84页 |
5.1.4 包裹体特征 | 第84-85页 |
5.1.5 气源对比 | 第85-87页 |
5.2 储集条件 | 第87页 |
5.3 圈闭条件 | 第87-88页 |
5.4 保存条件 | 第88-91页 |
5.5 生储盖组合划分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