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29页 |
| 1.1 斑蝥素概述 | 第7-9页 |
| 1.1.1 斑蝥素的来源、结构及合成 | 第7-8页 |
| 1.1.2 斑蝥素的药理作用及抗肿瘤机制 | 第8-9页 |
| 1.1.3 斑蝥素的毒性 | 第9页 |
| 1.2 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 | 第9-27页 |
| 1.2.1 斑蝥素骨架修饰:即双环[2,2,1]的修饰 | 第9-12页 |
| 1.2.2 酸酐部分修饰:氧原子被其他原子替换以及酸酐的还原及开环 | 第12-22页 |
| 1.2.3 多重修饰:结合以上2个方面进行结构改造 | 第22-27页 |
| 1.3 1,3,4-噻二唑及其衍生物 | 第27-29页 |
| 1.3.1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 第27页 |
| 1.3.2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27-29页 |
|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化学合成 | 第29-46页 |
|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30-31页 |
| 2.3 实验部分 | 第31-46页 |
| 2.3.1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 2.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2-41页 |
| 2.3.3 合成结果讨论 | 第41-46页 |
| 第3章 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46-50页 |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 3.1.1 细胞株 | 第46页 |
| 3.1.2 仪器 | 第46-47页 |
| 3.1.3 试剂 | 第47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3.2.1 受试药物的配制 | 第47页 |
| 3.2.2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 第47页 |
| 3.2.3 观察指标 | 第47-48页 |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8-50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4.1 结论 | 第50页 |
| 4.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附录 | 第61-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