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教学效能感 | 第14-19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2.1.1.1 效能 | 第14页 |
2.1.1.2 效能感 | 第14页 |
2.1.1.3 教学效能感 | 第14页 |
2.1.2 教学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2.1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 第14页 |
2.1.2.2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14-16页 |
2.1.2.3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 | 第16页 |
2.1.3 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1.3.1 教学效能感研究的起源和结构 | 第16-17页 |
2.1.3.2 教学效能感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3.3 教学效能感的测量 | 第18-19页 |
2.1.3.4 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2.1.3.5 教学效能感的功能 | 第19页 |
2.2 教学归因方式 | 第19-22页 |
2.2.1 教学归因方式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2.1.1 归因 | 第19-20页 |
2.2.1.2 归因方式 | 第20页 |
2.2.1.3 教学归因方式 | 第20页 |
2.2.2 主要归因理论 | 第20-21页 |
2.2.2.1 海德的归因理论 | 第20页 |
2.2.2.2 习得无助归因理论 | 第20页 |
2.2.2.3 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教学归因方式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3 教学效能感与教学归因方式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3.3 调查工具 | 第23-24页 |
3.3.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 第23-24页 |
3.3.1.1 问卷设计与结构 | 第23-24页 |
3.3.1.2 问卷的计分方式 | 第24页 |
3.3.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归因方式量表 | 第24页 |
3.3.2.1 问卷设计和结构 | 第24页 |
3.3.2.2 问卷的计分方式 | 第24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24-26页 |
3.4.1 问卷施测 | 第24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6-41页 |
4.1 问卷的信度 | 第26-27页 |
4.1.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 第26-27页 |
4.1.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归因方式量表 | 第27页 |
4.2 问卷的效度 | 第27-28页 |
4.2.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 第27-28页 |
4.2.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归因方式量表 | 第28页 |
4.3 样本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4.4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 | 第29-32页 |
4.4.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整体现状 | 第29页 |
4.4.2 不同层次学校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 | 第29-30页 |
4.4.3 不同性别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 | 第30-31页 |
4.4.4 不同学历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 | 第31-32页 |
4.5 高中生物教师归因方式特点 | 第32-33页 |
4.5.1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成功归因方式分析 | 第33页 |
4.5.2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失败归因方式分析 | 第33页 |
4.6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归因方式相关性分析 | 第33-41页 |
4.6.1 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4.6.2 回归分析 | 第34-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分析 | 第41-45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 | 第41-43页 |
5.2.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整体现状 | 第41-42页 |
5.2.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学校差异 | 第42页 |
5.2.3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 第42-43页 |
5.2.4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学历差异 | 第43页 |
5.3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归因方式特点 | 第43-44页 |
5.4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归因方式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5-48页 |
6.1 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形成合理的自我激励意识 | 第45页 |
6.2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 第45-46页 |
6.3 教师要学会及时反思,建立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 | 第46-48页 |
第7章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7.1 研究不足 | 第4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附录A 高中生物教学效能感量表 | 第54-56页 |
附录B 教师归因方式量表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