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10-3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一)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二)“村改居”社区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四)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4页 |
三、基本概念及研究框架 | 第24-28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24-2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8页 |
四、理论工具:社会资本理论 | 第28-3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30-3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30-3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31-33页 |
(三)访谈法 | 第33页 |
(四)统计分析法 | 第33-34页 |
六、研究的创新和意义 | 第34-35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3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一章 “村改居”社区的形成及社会资本现状 | 第35-55页 |
一、莲花社区的形成 | 第35-42页 |
(一)莲花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 第35-39页 |
(二)莲花社区的“村改居”过程 | 第39-41页 |
(三)莲花社区的特点 | 第41-42页 |
二、莲花社区的社会资本现状 | 第42-55页 |
(一)社会网络 | 第42-46页 |
(二)社会规范 | 第46-51页 |
(三)社会信任 | 第51-55页 |
第二章 社会资本对莲花社区治理的影响方式 | 第55-67页 |
一、直接影响 | 第55-61页 |
(一)社会资本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 | 第55-57页 |
(二)正式规范直接约束治理主体的行为 | 第57-59页 |
(三)社会网络为居民参与提供互助平台和公共空间 | 第59-61页 |
二、间接影响 | 第61-67页 |
(一)非正式规范对居民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第62-64页 |
(二)社会信任促使居民合作与互助行为的产生 | 第64-67页 |
第三章 社会资本对莲花社区治理的积极影响 | 第67-103页 |
一、有利于优化社区的政治运行环境 | 第67-79页 |
(一)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成本 | 第67-69页 |
(二)拓宽了社区自治相关知识的传播渠道 | 第69-72页 |
(三)促进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实际参与 | 第72-79页 |
二、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 第79-84页 |
(一)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79-81页 |
(二)提高了居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程度 | 第81-84页 |
三、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水平 | 第84-91页 |
(一)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程度 | 第84-86页 |
(二)完善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 第86-89页 |
(三)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第89-91页 |
四、有益于维持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 第91-103页 |
(一)改善了社区秩序 | 第91-94页 |
(二)重构了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 第94-96页 |
(三)继承和发扬了社区互助传统 | 第96-100页 |
(四)维护了社区的公共环境卫生 | 第100-103页 |
第四章 社会资本对莲花社区治理的消极影响 | 第103-112页 |
一、损害了社区治理的民主性与公正性 | 第103-108页 |
(一)阻碍了居民意愿的表达 | 第103-104页 |
(二)降低了社区选举及干部行为的公正程度 | 第104-108页 |
二、影响了居民个体及社区的发展 | 第108-112页 |
(一)引起了居民个体在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 第108-110页 |
(二)限制了个体行动的自由,降低了社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实现莲花社区善治的对策和建议 | 第112-121页 |
一、提升社区干部及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 第112-114页 |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资本意识 | 第112-113页 |
(二)培育居民的公民意识 | 第113-114页 |
(三)提高社区干部及居民的参与能力 | 第114页 |
二、加强社区中的社会网络建设 | 第114-117页 |
(一)强化社区中的强关系网络 | 第114-115页 |
(二)扩展社区中的弱关系网络 | 第115-117页 |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中的社会规范 | 第117-119页 |
(一)继续发挥道德、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范的作用 | 第117-118页 |
(二)加大对正式规范的普及和教育 | 第118-119页 |
四、加强对居民社会信任的培养 | 第119-121页 |
(一)维持居民的特殊信任 | 第119-120页 |
(二)培养居民的一般信任 | 第120-121页 |
结语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126-133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133-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