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未来无线网中异构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表第15-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1.1 研究工作背景第20-2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7页
        1.2.1 未来无线网中异构网络新架构第22页
        1.2.2 异构网络频谱感知与管理技术第22-23页
        1.2.3 异构网络多用户MIMO感知与调度技术第23-24页
        1.2.4 异构网络中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第24-25页
        1.2.5 国际标准化进程第25-27页
    1.3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第27-29页
        1.3.1 用户需求的增长及多样化第27页
        1.3.2 网络架构的转变第27-28页
        1.3.3 硬件的合理利用第28页
        1.3.4 通信技术策略的转变第28页
        1.3.5 通信系统物理特性改变第28-2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9-32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32-34页
第二章 未来无线网中异构网络新架构第34-44页
    2.1 网络新架构研究进展及标准化现状第34-41页
        2.1.1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第34-35页
        2.1.2 软件定义网络(SDN)第35-38页
        2.1.3 自组织网络(SON)第38-40页
        2.1.4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H-CRAN)第40-41页
    2.2 网络新架构比较及发展趋势第41-42页
    2.3 网络新架构对当前关键技术的助推作用第42-43页
        2.3.1 频谱感知与管理技术第43页
        2.3.2 多用户MIMO感知与调度技术第43页
        2.3.3 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第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异构网络频谱感知与管理技术第44-70页
    3.1 研究背景第44-49页
        3.1.1 频谱感知第44-45页
        3.1.2 博弈理论第45-47页
        3.1.3 软分数频率复用技术(SFFR)第47-49页
    3.2 需求与挑战第49页
    3.3 系统模型第49-52页
    3.4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频谱感知及改进第52-60页
        3.4.1 STACKELBERG效用函数定义第52-53页
        3.4.2 STACKELBERG博弈方案第53-55页
        3.4.3 性能分析第55-60页
    3.5 基于SFFR的频谱管理及改进第60-69页
        3.5.1 基于用户需求的SFFR第60-61页
        3.5.2 基于多层SFFR的频带管理第61-62页
        3.5.3 基于多种用户需求分布的功率分配第62-66页
        3.5.4 性能分析第66-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异构网络多用户MIMO感知与调度技术第70-92页
    4.1 研究背景第70-80页
        4.1.1 MIMO技术第70-71页
        4.1.2 MIMO系统模型第71-72页
        4.1.3 MIMO阵列的排布第72页
        4.1.4 多用户MIMO概述第72-73页
        4.1.5 多用户MIMO调度概述第73-80页
    4.2 需求与挑战第80页
    4.3 系统模型第80-82页
    4.4 方案改进第82-87页
        4.4.1 干扰矩阵描述第83-85页
        4.4.2 自适应频谱感知与选择第85-86页
        4.4.3 基于码本的用户分组调度第86-87页
    4.5 性能分析第87-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异构网络中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第92-112页
    5.1 研究背景第92-94页
        5.1.1 大规模MIMO概述第92-93页
        5.1.2 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第93-94页
    5.2 需求与挑战第94-95页
    5.3 系统模型第95-97页
    5.4 基于受害用户零空间的预编码算法及改进第97-102页
        5.4.1 线性预编码算法第97-98页
        5.4.2 方案改进第98-99页
        5.4.3 CSI的获取第99页
        5.4.4 基于受害用户零空间的线性预编码算法第99-102页
        5.4.5 QoS分析第102页
    5.5 基于受害用户的动态预编码方案及改进第102-106页
        5.5.1 CSI的获取第102-103页
        5.5.2 基于零空间的动态预编码算法第103-106页
    5.6 性能分析第106-111页
        5.6.1 变化天线数量下的系统吞吐量第109页
        5.6.2 算法受用户QoS需求的影响第109-110页
        5.6.3 与传统预编码方案的比较第110-111页
    5.7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2-113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通信系统中新型亚波长光栅与半导体光探测器集成的研究
下一篇:大规模MIMO系统传输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