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现有脱盐技术概述 | 第16-19页 |
1.1.1 热脱盐技术 | 第17页 |
1.1.2 膜脱盐技术 | 第17-18页 |
1.1.3 混合海水淡化 | 第18页 |
1.1.4 其他商业技术 | 第18-19页 |
1.1.5 配套技术 | 第19页 |
1.2 (膜)电吸附脱盐技术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2.1 (膜)电吸附脱盐技术原理 | 第20-21页 |
1.2.2 (膜)电吸附脱盐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 电吸附电极材料 | 第22-27页 |
1.3.1 活性炭(AC) | 第23-24页 |
1.3.2 活性炭布(ACC) | 第24页 |
1.3.3 有序介孔炭(OMC) | 第24-25页 |
1.3.4 炭气凝胶(CA) | 第25-26页 |
1.3.5 硬质合金衍生炭(CDC) | 第26页 |
1.3.6 碳纳米管(CNTs) | 第26-27页 |
1.3.7 石墨烯 | 第27页 |
1.3.8 炭黑(CB) | 第27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2.2 测试仪器 | 第31页 |
2.3 材料表征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2.3.1 通用表征 | 第31-32页 |
2.3.2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2-33页 |
2.3.3 电吸附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S、N双掺杂石墨烯炭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2 硫、氮双掺杂的炭气凝胶的制备 | 第35页 |
3.2.3 电化学测试和电吸附电极的制备 | 第35页 |
3.2.4 电吸附测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3.3.1 氧化石墨烯和硫氮双掺杂炭气凝胶的表面形貌结构分析 | 第36页 |
3.3.2 凝胶材料的交联反应 | 第36-38页 |
3.3.3 材料的热解过程 | 第38-39页 |
3.3.4 凝胶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9-42页 |
3.3.5 凝胶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BET) | 第42-44页 |
3.3.6 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3.3.7 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吸附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CDI与MCDI装置脱盐性能对比 | 第50-66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硫、氮双掺杂的炭气凝胶的制备 | 第51页 |
4.2.3 电吸附电极的制备及装置组装 | 第51页 |
4.2.4 电吸附测试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4.3.1 不同电压下CDI、MCDI装置对NaCl溶液的电吸附结果对比 | 第52-53页 |
4.3.2 CDI、MCDI装置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电吸附结果对比 | 第53-55页 |
4.3.3 不同离子 | 第55-60页 |
4.3.4 吸脱附实验 | 第60-62页 |
4.3.5 能耗分析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66-70页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6-68页 |
5.2 本课题的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发表及已接受文章 | 第78-8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