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磷酸铁锂/多孔炭体系的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锂离子电容器(LIC)的储能机理第17-22页
        1.2.1 锂离子电池(LIB)的储能机理第17-19页
        1.2.2 电化学,电容器(EC)的储能机理第19-20页
        1.2.3 锂离子电容器(LIC)的储能机理第20-22页
    1.3 锂离子电容器的特点第22-23页
    1.4 锂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第23-26页
        1.4.1 正极材料第24-25页
        1.4.2 负极材料第25-26页
    1.5 锂离子电容器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1.6.1 课题研究意义第27页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第29-35页
    2.1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形貌及结构表征第31-32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3.2 有机元素分析仪第31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1页
        2.3.4 X射线衍射(XRD)第31页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第31-32页
        2.3.6 表面与空隙分析仪(BET)第32页
    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2-35页
        2.4.1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33页
        2.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3-35页
第三章 正极材料-LiFePO_4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第36-37页
        3.2.1 LiFePO_4/C的制备第36页
        3.2.2 LiFe_(1-x)Co_xPO_4/C的制备第36页
        3.2.3 半电池及电容器的组装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3.3.1 LiFePO_4/C和LiFe_(1-x)Co_xPO_4/C的表面形貌分析第37-38页
        3.3.2 LiFePO_4/C和LiFe_(1-x)Co_xPO_4/C的结构分析第38-39页
        3.3.3 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第39-42页
        3.3.4 LiFe_(1-x)Co_xPO_4/C的电化学性能第42-43页
        3.3.5 (LiFePO_4/C)/AC和(LiFe_(0.96)Co_(0.04)PO_4/C)/AC的电化学性能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负极材料-炭气凝胶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7-67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实验第48-50页
        4.2.1 GO的制备第48页
        4.2.2 GRF的制备第48-49页
        4.2.3 NGRF的制备第49页
        4.2.4 CO_2活化处理GRF和NGRF第49页
        4.2.5 半电池及电容器的组装第49-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65页
        4.3.1 GO的形貌分析第50页
        4.3.2 GO的结构分析第50-52页
        4.3.3 GRF、GRF-A-x、NGRF和NGRF-A-x的形貌分析第52-53页
        4.3.4 GRF、GRF-A-x、NGRF和NGRF-A-x的结构分析第53-55页
        4.3.5 GRF、GRF-A-x、NGRF和NGRF-A-x的孔径分析第55-57页
        4.3.6 GRF、GRF-A-x、NGRF和NGRF-A-x的电化学性能第57-62页
        4.3.7 L_4A_6/GRF-A-10和L_4A_6/NGRF-A-10的电化学性能第62-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负极材料-PIM-1的活化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7-77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实验第68-69页
        5.2.1 PIM-1的制备第68页
        5.2.2 半电池及电容器的组装第68-6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5.3.1 PIM-1-C和PIM-1-A的形貌分析第69-70页
        5.3.2 PIM-1-C和PIM-1-A的结构分析第70-72页
        5.3.3 PIM-1-C和PIM-1-A的电化学性能第72-73页
        5.3.4 L_4A_6/PIM-1-A的电化学性能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第87-8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9-90页
附件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硫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与电吸附性能
下一篇:构筑基于宏观超分子组装的三维组织工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