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渣油原料的特点及组成 | 第14-15页 |
1.3 加氢反应机理 | 第15-18页 |
1.3.1 胶质的转化 | 第16页 |
1.3.2 沥青质的转化 | 第16-18页 |
1.4 积炭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4.1 原料来源的影响 | 第18页 |
1.4.2 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3 温度和氢气分压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4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20页 |
1.4.5 供氢剂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 积炭机理 | 第21-23页 |
1.5.1 自由基机理 | 第21-22页 |
1.5.2 正碳离子机理 | 第22-23页 |
1.6 积炭的表征 | 第23页 |
1.7 自由基的研究 | 第23-24页 |
1.8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 催化剂预硫化 | 第28-29页 |
2.3 ESR操作条件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渣油反应后产物分布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产物收率的确定 | 第33-36页 |
3.2.1 样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2 样品的反应 | 第34-35页 |
3.2.3 产物的定量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 催化剂对THN转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AR催化反应中液气固产物分布 | 第37-39页 |
3.3.3 AR热反应(非催化过程)产物收率 | 第39-41页 |
3.3.4 催化剂上的积炭量 | 第41-43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渣油反应后的稳定自由基浓度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样品自由基浓度测定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3.1 AR催化反应中自由基浓度的变化 | 第45-47页 |
4.3.2 AR热反应(非催化过程)自由基浓度的变化 | 第47-48页 |
4.3.3 AR自由基生成动力学 | 第48-49页 |
4.3.4 安庆减压渣油自由基浓度的变化 | 第49-53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渣油反应后产物分析 | 第55-73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气液固三相产物分析实验 | 第55-57页 |
5.2.1 气相分析方法 | 第55页 |
5.2.2 CS_2-S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5.2.3 催化剂上积炭分析方法 | 第5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5.3.1 气体分析 | 第57-59页 |
5.3.2 CS_2-S分析 | 第59-63页 |
5.3.3 催化剂上积炭的性质分析 | 第63-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3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73-74页 |
6.3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作者及导师介绍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