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黄土与地基论文

黄土地区SMW工法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理论与变形规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3 SMW工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方案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型钢-水泥土组合梁力学性能试验第16-32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型钢水泥土组合梁试验研究第16-22页
        2.2.1 试验内容第16-17页
        2.2.2 试验试件的设计与制作第17-19页
        2.2.3 实验加载方案第19-22页
    2.3 组合梁的工作性能第22-26页
        2.3.1 组合梁荷载-挠度关系第22-23页
        2.3.2 组合梁工作性能分析第23-25页
        2.3.3 组合梁裂缝发展情况第25-26页
    2.4 组合梁刚度分析第26-30页
        2.4.1 截面含钢率对组合刚度的影响第28页
        2.4.2 不同加载方式对组合刚度的影响第28-30页
    2.5 型钢应变变化特征第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基于弹性支点法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第32-52页
    3.1 基坑支护结构的经典计算方法第32-35页
        3.1.1 连续梁法第33页
        3.1.2“m”法第33-35页
    3.2 基坑支护结构的弹性支点法第35-51页
        3.2.1 弹性支点法简介第35-36页
        3.2.2 基床系数确定方法第36-37页
        3.2.3 方程的求解第37-41页
        3.2.4 结构水平位移的计算第41-44页
        3.2.5 工程实例计算第44-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SMW工法深基坑围护结构FLAC3D模拟第52-66页
    4.1 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简介第52-56页
        4.1.1FLAC3D程序简介第52-53页
        4.1.2 有限差分法求解的基本原理第53-56页
    4.2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56-58页
    4.3 模型计算分析第58-61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58-60页
        4.3.2 模型的边界条件第60页
        4.3.3 基坑开挖前自重应力场模拟第60-61页
        4.3.4 计算工况第61页
    4.4 结果分析第61-65页
        4.4.1 基坑水平位移分析第61-63页
        4.4.2 基坑竖向位移分析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结语第66-68页
    5.1 主要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围岩温度场及冻胀力研究
下一篇:高应力隧洞岩爆倾向性预测与预防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