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 准经营性项目 | 第12-13页 |
(二) 生态湿地 | 第13页 |
(三) 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定位与特征 | 第13-14页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 准经营性项目融资研究 | 第14-15页 |
(二) 生态建设项目融资研究 | 第15-17页 |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 第17-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 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六、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现有融资模式评析 | 第20-28页 |
一、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一)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页 |
(二) 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三)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1页 |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五) 项目融资理论 | 第22页 |
(六) 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 | 第22-23页 |
二、现有融资模式评析 | 第23-28页 |
(一) 政府提供资金的融资模式 | 第23-25页 |
(二) 混合融资模式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湿地建设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一) 资金需求 | 第28页 |
(二) 融资渠道 | 第28-29页 |
二、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一) 市场化程度低,渠道单一 | 第29-30页 |
(二) 过于依赖政府,政府财政压力大 | 第30页 |
(三) 资金总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 第30页 |
(四) 项目经济效益待开发 | 第30页 |
(五) 结构调整问题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生态湿地建设融资模式构建 | 第32-42页 |
一、融资模式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一) 低追索程度 | 第32页 |
(二) 规避风险 | 第32页 |
(三) 降低成本 | 第32页 |
(四) 项目经济特征匹配 | 第32-33页 |
(五) 政府政策允许 | 第33页 |
二、生态湿地建设融资模式运行框架 | 第33-36页 |
(一) 运行框架图 | 第33-34页 |
(二) 运行原理 | 第34-36页 |
三、运作流程 | 第36-39页 |
(一) 前期准备 | 第37页 |
(二) 项目执行 | 第37-38页 |
(三) 项目运营 | 第38页 |
(四) 项目移交 | 第38-39页 |
四、各参与者的目标与职责 | 第39-42页 |
(一) 目标 | 第39页 |
(二) 职责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大理市上关江尾湿地建设项目融资模式与效益评价 | 第42-54页 |
一、项目概况 | 第42-44页 |
(一) 项目背景 | 第42-43页 |
(二) 建设内容 | 第43-44页 |
二、资金需求与融资模式 | 第44-48页 |
(一) 资金需求 | 第44-45页 |
(二) 融资模式 | 第45-48页 |
三、管理运行机制 | 第48-50页 |
(一) 模式框架 | 第48页 |
(二) 政府与企业分工 | 第48-50页 |
四、效益评价 | 第50-54页 |
(一) 经济效益 | 第50-53页 |
(二) 社会效益 | 第53页 |
(三) 生态效益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一、结论 | 第54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一) 加大宣传引导,转变融资观念 | 第54页 |
(二) 因地制宜,协调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 | 第54-55页 |
(三) 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湿地投资中的职责 | 第55页 |
(四) 政府加强生态目标监管 | 第55页 |
(五) 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55页 |
(六) 完善与生态湿地建设融资配套的优惠政策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