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2.1 供给学派理论 | 第15-16页 |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第16-17页 |
2.3 两大理论的本质区别 | 第17-19页 |
2.4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 第19-21页 |
2.5 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 第21-23页 |
2.6 模型研究 | 第23-27页 |
2.6.1 方向研究 | 第23-24页 |
2.6.2 模型研究 | 第24-27页 |
3 湖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评价 | 第27-37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3.1.1 宏观行业分析 | 第28-29页 |
3.1.2 微观问卷分析 | 第29-33页 |
3.2 实证分析 | 第33-37页 |
3.2.1 变量说明与模型假定 | 第33-34页 |
3.2.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4 影响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 第37-44页 |
4.1 制度因素 | 第37-38页 |
4.1.1 政府项目审批制度 | 第37-38页 |
4.1.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38页 |
4.1.3 最低价格中标制度 | 第38页 |
4.2 资本因素 | 第38-41页 |
4.2.1 民营企业方面 | 第38-39页 |
4.2.2 金融机构方面 | 第39-41页 |
4.3 技术因素 | 第41-43页 |
4.3.1 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够 | 第41-42页 |
4.3.2 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显著 | 第42页 |
4.3.3 企业技术标准难以达标 | 第42-43页 |
4.4 中介及其他因素 | 第43-44页 |
4.4.1 商会组织 | 第43页 |
4.4.2 劳动力因素 | 第43-44页 |
5 中部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目标及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5.1 打造新型政商合作关系 | 第45-46页 |
5.1.1 建普惠性政策体系,筑区域发展新高地 | 第45页 |
5.1.2 构规范化考核指数,创产业发展新规模 | 第45-46页 |
5.2 创新企业经营发展模式 | 第46-47页 |
5.2.1 完善人才留用模式,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 | 第46页 |
5.2.2 创新融资聚资渠道,保证企业资金无缝链接 | 第46-47页 |
5.3 强化商会组织桥梁作用 | 第47-48页 |
6 全文总结 | 第48-50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