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页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论文特点第13-14页
第一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4-24页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第14-15页
  1、政策第14页
  2、公共政策第14-15页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第15-16页
  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客体第15-16页
  2、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第16页
 三、公民参与的内涵第16-17页
 四、公民参与的相关理论第17-21页
  1、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第17-18页
  2、参与民主理论第18-19页
  3、治理与善治理论第19-21页
 五、公民参与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第21-24页
  1、私权利的合法介入监督公权力的有效实施第21-22页
  2、公权力的合法威信保障私权利的有序参与第22页
  3、私权利与公权力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寻求利益平衡第22-24页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历史与现状第24-36页
 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历史发展第24-26页
  1、1949—1978年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第24-25页
  2、1978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第25-26页
 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第26-34页
  1、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总体情况第26-30页
  2、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1) 利益多元化推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第30-31页
   (2) 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渠道第31-32页
   (3) 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保障第32-33页
   (4) 互联网络发展成为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第33-34页
 三、案例分析:北京制定治堵方案中的公民参与第34-36页
第三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第36-45页
 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36-43页
  1、政府信息公开不足第36-37页
  2、政府行政决策体制不科学第37-38页
  3、公民参与制度不健全第38-41页
  4、公民参与政策议程的意识有待增强第41-42页
  5、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缺失第42-43页
 二、制约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第43-45页
  1、经济基础第43页
  2、政治体制第43页
  3、公民文化第43-44页
  4、组织基础第44-45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第45-58页
 一、健全民意征集制度,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第45-47页
  1、民意征集制度化第45-46页
  2、加强政府回应力第46-47页
 二、拓宽参与渠道,保障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渠道畅通第47-51页
  1、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第47-48页
  2、完善听证会制度第48-49页
  3、改革信访制度第49页
  4、构建社区自治第49-51页
  5、引导推进网络参与第51页
 三、完善公民参与法制化,依法保障公民参与权利第51-53页
  1、完善宪法法规,确保公民政策参与的权利第52页
  2、健全行政程序法,加强公民政策参与的程序化制度第52-53页
  3、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第53页
 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公民社会第53-58页
  1、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第53-54页
  2、建设服务型政府第54-55页
  3、培养和提高公民意识第55-56页
  4、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第56页
  5、完善社会认同机制,建设公民社会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9-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阶段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析
下一篇:中美公务员约束机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