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题引 | 第17-19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17页 |
二、主要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三、九个方言点元音实验分工及其原则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9页 |
第一节 元音实验研究概况 | 第19-25页 |
·元音的生理研究 | 第19-20页 |
·元音的声学研究 | 第20-23页 |
·元音的感知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元音实验研究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 第26页 |
第三节 绩溪、太原、福州方言元音实验研究方案 | 第26-39页 |
·实验字表的选取与制定 | 第26-28页 |
·语音分析和处理软件 | 第28页 |
·语音标注 | 第28-35页 |
·共振峰数据的处理 | 第35-36页 |
·方言元音实验研究模式 | 第36-38页 |
·发音合作人及录音信息 | 第38-39页 |
第二章 绩溪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 第39-71页 |
第一节 绩溪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绩溪县及其方言概况 | 第39页 |
·绩溪方言研究现状 | 第39-40页 |
·绩溪方言音系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绩溪方言单元音实验研究 | 第41-46页 |
·绩溪单元音F1、F2分析 | 第41-43页 |
·绩溪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43-44页 |
·绩溪单元音与普通话单元音比较研究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绩溪方言复合元音实验研究 | 第46-51页 |
·绩溪复合元音F1、F2分析 | 第46-50页 |
·绩溪复合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50-51页 |
第四节 绩溪方言鼻化元音实验研究 | 第51-55页 |
·绩溪鼻化元音中元音的F1、F2分析 | 第51-54页 |
·绩溪鼻化元音中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 第54-55页 |
第五节 绩溪喉塞尾前元音的实验研究 | 第55-60页 |
·绩溪喉塞尾前元音的F1、F2分析 | 第55-59页 |
·绩溪喉塞尾前元音的声学元音图 | 第59-60页 |
第六节 绩溪方言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比较研究 | 第60-69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舌位特点比较 | 第60-65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稳定性比较 | 第65-69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三章 太原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 第71-102页 |
第一节 太原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71-73页 |
·太原市及其方言概况 | 第71页 |
·太原方言研究现状 | 第71-72页 |
·太原方言音系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太原方言单元音实验研究 | 第73-77页 |
·太原单元音F1、F2分析 | 第73-74页 |
·太原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74-75页 |
·太原单元音与普通话单元音比较研究 | 第75-77页 |
第三节 太原方言复合元音实验研究 | 第77-83页 |
·太原复合元音F1、F2分析 | 第77-80页 |
·卷舌元音(?)r的研究 | 第80-81页 |
·太原复合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81-83页 |
第四节 太原方言鼻韵母中元音实验研究 | 第83-84页 |
·太原鼻韵母中元音的F1、F2分析 | 第83页 |
·太原鼻韵母中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 第83-84页 |
第五节 太原方言鼻化元音实验研究 | 第84-87页 |
·太原鼻化元音中元音的F1、F2分析 | 第84-86页 |
·太原鼻化元音中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 第86-87页 |
第六节 太原方言喉塞尾前元音的实验研究 | 第87-91页 |
·太原喉塞尾前元音的F1、F2分析 | 第87-90页 |
·太原喉塞尾前元音的声学元音图 | 第90-91页 |
第七节 太原方言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比较研究 | 第91-99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舌位特点比较 | 第91-96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稳定性比较 | 第96-99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福州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 第102-140页 |
第一节 福州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102-105页 |
·福州市及其方言概况 | 第102页 |
·福州方言研究现状 | 第102-104页 |
·福州方言音系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福州方言单元音实验研究 | 第105-109页 |
·福州单元音F1、F2分析 | 第105-106页 |
·福州方言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106-107页 |
·福州方言单元音与普通话单元音比较研究 | 第107-109页 |
第三节 福州方言复合元音实验研究 | 第109-114页 |
·福州复合元音F1、F2分析 | 第109-112页 |
·福州复合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112-114页 |
第四节 福州方言鼻韵母中元音的实验研究 | 第114-117页 |
·福州鼻韵母中元音的F1、F2分析 | 第114-115页 |
·福州鼻韵母中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 第115-117页 |
第五节 福州方言喉塞尾前元音的实验研究 | 第117-122页 |
·福州喉塞尾前元音的F1、F2分析 | 第117-120页 |
·福州喉塞尾前元音的声学元音图 | 第120-122页 |
第六节 福州方言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比较研究 | 第122-137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舌位特点比较 | 第122-131页 |
·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稳定性比较 | 第131-137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137-140页 |
第五章 现代汉语九大方言元音系统比较 | 第140-155页 |
第一节 绩溪、太原、福州标准化元音格局的比较 | 第140-143页 |
·元音标准化处理简介 | 第140页 |
·绩溪、太原、福州元音系统的标准化 | 第140-143页 |
第二节 绩溪、太原、福州元音系统比较 | 第143-146页 |
·绩溪、太原、福州元音音系的比较 | 第143-144页 |
·绩溪、太原、福州不同语音环境中元音的比较 | 第144-146页 |
第三节 现代汉语九大方言点标准化元音格局的比较 | 第146-153页 |
·标准化处理前九方言及普通话极点元音共振峰数据和声学空间图 | 第146-148页 |
·标准化处理后九方言及普通话极点元音共振峰数据和声学空间图 | 第148-15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结论及余论 | 第15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3页 |
附录 | 第163-256页 |
附录一 绩溪、太原、福州方言实验字表 | 第163-182页 |
附录二 元音共振峰数据标准化处理程序 | 第182-201页 |
附录三 声学元音图作图程序 | 第201-236页 |
附录四 元音共振峰数据 | 第236-2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256-257页 |
致谢 | 第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