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床矿坑涌水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 | 第16-18页 |
1.2.2 矿坑涌水量变化规律 | 第18-21页 |
1.2.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渗流物理模型 | 第24-40页 |
2.1 物理模型设计 | 第24-26页 |
2.1.1 达西渗流实验 | 第24页 |
2.1.2 渗透率变化实验 | 第24-26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6-30页 |
2.2.1 渗流实验 | 第26-27页 |
2.2.2 介质渗透率变化实验 | 第27-30页 |
2.3 实验方案结果 | 第30-37页 |
2.4 数值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40-46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0页 |
3.2 矿区地质条件 | 第40-42页 |
3.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42-46页 |
3.3.1 矿区主要含(隔)水层 | 第42页 |
3.3.2 矿区主要断裂构造 | 第42-43页 |
3.3.3 含水岩组间的水力联系 | 第43-44页 |
3.3.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44-45页 |
3.3.5 地下水运动规律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 第46-57页 |
4.1 地质模型 | 第47-50页 |
4.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50-53页 |
4.2.1 模拟区范围及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4.2.2 水文地质结构 | 第51页 |
4.2.3 水文地质参数 | 第51-53页 |
4.3 数学模型 | 第53页 |
4.4 数值模型 | 第53-54页 |
4.4.1 空间离散 | 第53页 |
4.4.2 模拟期 | 第53页 |
4.4.3 定解条件 | 第53-54页 |
4.5 模型识别 | 第54-56页 |
4.5.1 水位识别 | 第54-55页 |
4.5.2 参数识别 | 第55-56页 |
4.6 模型验证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矿坑涌水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第57-69页 |
5.1 矿床充水条件 | 第57页 |
5.2 解析法 | 第57-60页 |
5.2.1 第四系越流补给量计算 | 第58-59页 |
5.2.2 奥陶系萧县组含水层侧向补给量计算 | 第59页 |
5.2.3 矿坑涌水量 | 第59-60页 |
5.3 数值法 | 第60-65页 |
5.3.1 连续流方法 | 第60-61页 |
5.3.2 非连续流方法 | 第61-65页 |
5.4 矿坑涌水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第65-69页 |
5.4.1 -400m中段开采水平 | 第65-67页 |
5.4.2 -450m中段开采水平 | 第67-68页 |
5.4.3 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