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井涌水量论文

萧县旗杆楼铁矿充水水源识别与矿坑涌水量预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概述第14-15页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程度及工作评述第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4.1 充水水源识别第16-18页
        1.4.2 矿坑涌水预测第18-20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区域概况第22-28页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第22-25页
        2.1.1 交通位置第22-23页
        2.1.2 水文气象条件第23-24页
        2.1.3 经济社会第24-25页
    2.2 研究区地质第25-26页
        2.2.1 地层概况第25页
        2.2.2 构造概况第25-26页
        2.2.3 区域岩浆活动第26页
    2.3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第26-28页
        2.3.1 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第26页
        2.3.2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第26页
        2.3.3 碎屑岩类含水岩组第26页
        2.3.4 岩浆岩类含水岩组第26-27页
        2.3.5 松散岩类含水岩组第27-28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第28-35页
    3.1 矿区地质条件第28-29页
    3.2 含水层组的分布特征第29-33页
    3.3 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动态变化特征第33页
        3.3.1 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第33页
        3.3.2 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第33页
    3.4 矿区边界条件及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第33-34页
    3.5 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第34-35页
第四章 矿床充水水源识别第35-45页
    4.1 充水水源识别第35-44页
        4.1.1 水文地质试验第35-37页
        4.1.2 补充抽水试验第37-41页
        4.1.3 抽水试验结果分析第41-43页
        4.1.4 同位素示踪法第43-44页
    4.2 充水水源分析第44-45页
第五章 矿坑涌水量预测第45-55页
    5.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45页
    5.2 数学模型第45-46页
    5.3 水文地质参数第46页
    5.4 数值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第46-50页
        5.4.1 数值模型第46-47页
        5.4.2 模型识别第47-49页
        5.4.3 预测结果分析第49-50页
    5.5 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第50-55页
        5.5.1 奥陶系灰岩静储量Q1计算第50-51页
        5.5.2 第四系深部粘性土释水量Q2计算第51页
        5.5.3 疏干状态下矿坑正常涌水量第51-54页
        5.5.4 计算结果评述第54-55页
第六章 矿山防治水措施与矿区水环境评价第55-58页
    6.1 矿山防治水措施第55页
    6.2 矿区水环境评价第55-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7.1 结论第58-59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高压工程电力跨越架力学分析
下一篇:金属矿床矿坑涌水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