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研究--以重庆市十所高校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问题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3.1 志愿服务第10-11页
        1.3.2 动机第11-12页
        1.3.3 志愿服务动机研究第12-15页
    1.4 研究相关理论第15-16页
        1.4.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15页
        1.4.2 成就动机理论第15-16页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创新第16-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页
        1.5.3 研究创新第17-18页
第2章 重庆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现状调查第18-34页
    2.1 研究设计第18-22页
        2.1.1 调查设计第18-19页
        2.1.2 数据收集第19-20页
        2.1.3 样本基本情况第20-21页
        2.1.4 志愿服务类型第21-22页
    2.2 重庆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现状调查结果第22-28页
        2.2.1 自我实现动机调查第22-24页
        2.2.2 人际交往动机调查第24-25页
        2.2.3 群体性动机调查第25-26页
        2.2.4 实用性动机调查第26-28页
        2.2.5 志愿服务动机总体水平第28页
    2.3 志愿服务动机因子分析论证第28-34页
        2.3.1 描述性统计量第28-29页
        2.3.2 相关系数矩阵第29-30页
        2.3.3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第30-31页
        2.3.4 变量共同度第31页
        2.3.5 总方差解释第31-32页
        2.3.6 旋转后的成份矩阵第32-34页
第3章 重庆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第34-47页
    3.1 个人方面影响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第34-40页
        3.1.1 性别差异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4-35页
        3.1.2 年级差异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5页
        3.1.3 政治面貌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5-36页
        3.1.4 学生干部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6-37页
        3.1.5 志愿服务了解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7页
        3.1.6 认为有必要参与志愿服务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7-38页
        3.1.7 志愿服务对成长有帮助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8-39页
        3.1.8 志愿服务能帮助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39-40页
    3.2 社会方面影响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第40-42页
        3.2.1 社会认可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0页
        3.2.2 政府重视程度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0-41页
        3.2.3 政府制定志愿服务政策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1-42页
    3.3 高校方面影响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第42-44页
        3.3.1 学校志愿服务组织定期举办活动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2页
        3.3.2 学校要求参加志愿服务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2-43页
        3.3.3 学校志愿服务组织举办培训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3-44页
        3.3.4 学校志愿活动内容满意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4页
    3.4 家庭方面影响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第44-47页
        3.4.1 家庭其它成员参与过志愿活动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4-45页
        3.4.2 家人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5-46页
        3.4.3 家人支持参加志愿服务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第46-47页
第4章 志愿服务动机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影响研究第47-53页
    4.1 回归方程的构建及检验第47-49页
        4.1.1 回归方程的构建第47页
        4.1.2 回归方程的描述性统计量第47页
        4.1.3 回归方程的相关矩阵第47-48页
        4.1.4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第48-49页
        4.1.5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49页
    4.2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分析第49-52页
        4.2.1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第49-50页
        4.2.2 回归方程共线性诊断第50-51页
        4.2.3 残差分析与检验第51页
        4.2.4 回归标准化残差值的正态图第51-52页
    4.3 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动机的对策思考第53-57页
    5.1 大学生个人立足志愿服务活动,自我完善发展第53页
        5.1.1 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促进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第53页
        5.1.2 深化对志愿服务的理解,端正服务动机第53页
    5.2 营造家庭成员对志愿服务的良好支持氛围第53-54页
        5.2.1 积极倡导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活动第53-54页
        5.2.2 鼓励家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第54页
    5.3 社会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充分的支持第54-55页
        5.3.1 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可度第54-55页
        5.3.2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第55页
        5.3.3 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充足的资金保障第55页
    5.4 高校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第55-57页
        5.4.1 完善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第55-56页
        5.4.2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第56页
        5.4.3 扩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丰富志愿服务的方式第56-57页
第6章 总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在学期间科研与获奖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下基层计生网络服务模式转型研究
下一篇: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多元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