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一 癌症概述 | 第10-11页 |
二 乳腺癌和卵巢癌 | 第11-12页 |
1 乳腺癌现状 | 第11-12页 |
2 卵巢癌 | 第12页 |
三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与BRCA1/2基因 | 第12-13页 |
四 PARP-1的结构和功能 | 第13-15页 |
1 PARP-1的结构 | 第13-14页 |
2 PARP-1的功能 | 第14-15页 |
五 PARP-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1 基于早期机制认识的PARP-1抑制剂研究 | 第15-17页 |
2 基于合成致死理论的PARP-1抑制剂的研究 | 第17-19页 |
六 PARP-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9页 |
1 Rucaparib(AG-014699) | 第20-22页 |
2 Olaparib(AZD-2281) | 第22-23页 |
3 Niraparib(MK-4827) | 第23-24页 |
4 Veliparib(ABT-888) | 第24-25页 |
5 INO1001 | 第25-26页 |
6 CEP 9722 | 第26-27页 |
7 E7016 | 第27-28页 |
8 BSI201(4-碘-3-硝基苯甲酰胺) | 第28-29页 |
七 小结 | 第29-30页 |
八 Alamar Blue法简介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2-67页 |
一 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的设计思路 | 第32-36页 |
1 PARP-1抑制剂的设计思路 | 第32页 |
2 各类PARP-1抑制剂的结构特征 | 第32-34页 |
3 先导化合物Olaparib(AZD-2281)的结构特点 | 第34-35页 |
4 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的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二 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与PARP-1蛋白的分子对接结合模式 | 第36-38页 |
三 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合成 | 第38-43页 |
1 3-乙炔苯甲腈(1-4)的合成路线 | 第39-40页 |
2 N-[2-(3-氰基苯基)-1-(1H-吡咯-2-基)亚乙基]-4-甲基苯磺酰胺(1-6)的合成路线 | 第40页 |
3 3-[(4-氧代-3,4-二氢吡咯[1,2-d][1,2,4]三嗪-1-基)甲基]苯甲酸(1-10)的合成路线 | 第40-41页 |
4 关键中间体1-12和1-13的合成路线 | 第41-42页 |
5 1-14~1-19的合成路线 | 第42页 |
6 目标化合物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42-43页 |
四 实验部分 | 第43-59页 |
五 生物活性评价 | 第59-65页 |
1 BRCA1/2细胞抗增殖试验 | 第59-63页 |
2 吡咯并三嗪酮类衍生物的初步构效关系讨论 | 第63-65页 |
3 细胞毒性试验 | 第65页 |
六 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附表 | 第74-107页 |
1 符号及缩略语等的说明 | 第74-75页 |
2 所合成化合物光谱图 | 第75-102页 |
3 主要化合物量效关系图 | 第102-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