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11-14页 |
·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改革成果的最终体现 | 第11-12页 |
·课程文本转换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 第12页 |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文本转换现状不尽人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第12-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课程实施 | 第14页 |
·文本 | 第14-15页 |
·文本转换 | 第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哲学论基础:怀海特之过程哲学 | 第15-16页 |
·课程论基础 | 第16-18页 |
·教学论基础:动态生成教学观 | 第18页 |
·后结构主义的文本间性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国内外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20-23页 |
·国内外关于文本的研究 | 第23-25页 |
·关于课程实施文本转换的研究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2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文本转换现状查研究 | 第28-40页 |
·调查方案及实施 | 第28-29页 |
·调查对象 | 第28页 |
·调查实施过程 | 第28-29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大学英语教师备课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课程实施文本转换的“三体问题”——文本、教师及学生 | 第35-40页 |
·文本 | 第35-37页 |
·教师与文本——情感的对话 | 第37-38页 |
·学生与文本——个性的对话 | 第38页 |
·教师与学生的文本对话和理解 | 第38-40页 |
3 大学英语课程文本转换的过程分析 | 第40-51页 |
·从理想课程到正式课程的文本转换 | 第41-43页 |
·理想课程文本——课程专家观念中的文本 | 第41页 |
·正式课程文本——对理想课程的落实 | 第41-42页 |
·正式课程文本转换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从正式课程到领悟课程的文本转换 | 第43-45页 |
·领悟课程——对正式课程的概念重构 | 第43页 |
·领悟课程文本转换的成果及其特点 | 第43-44页 |
·领悟课程文本转换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从领悟课程到运作课程的文本转换 | 第45-48页 |
·运作课程——对领悟课程的现实转换 | 第45页 |
·运作课程文本转换的成果及特点 | 第45-47页 |
·运作课程文本转换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从运作课程到体验课程的文本转换 | 第48-51页 |
·体验课程——运作课程的实施结果 | 第48页 |
·体验课程文本转换成果及其特点 | 第48-49页 |
·体验课程文本转换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4 大学英语动态生成课程实施文本转换策略 | 第51-64页 |
·动态生成课程实施的涵义及特征 | 第51-54页 |
·动态生成课程实施的涵义 | 第51-52页 |
·动态生成课程实施的特征 | 第52-54页 |
·大学英语动态生成课程实施文本转换策略 | 第54-64页 |
·积极创建专家指导、教师主导和学生参与的课程开发模式 | 第54-56页 |
·使“教师即课程”由可能转为现实 | 第56-58页 |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中西文化的差异融合能力 | 第58-59页 |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增强语言文本语用功能的教学 | 第59页 |
·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改革趋向 | 第59-60页 |
·加强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促进文本转换成果的持久性 | 第60-61页 |
·创建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评估方式 | 第61-64页 |
5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 B:问卷调查表 | 第71-79页 |
附录 C:访谈提纲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