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开关电源电路拓扑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9-11页 |
1.2 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1 高频化 | 第11页 |
1.2.2 模块化(集成化 | 第11页 |
1.2.3 数字化 | 第11-12页 |
1.2.4 绿色化 | 第12页 |
1.3 软开关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3.1 硬开关和软开关 | 第12-14页 |
1.3.2 软开关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 第14-15页 |
1.3.3 一般软开关技术的不足 | 第15页 |
1.4 正激型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无源吸收的意义 | 第16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2 正激型变换器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正激变换器的磁复位方法 | 第18-22页 |
2.2.1 复位绕组法 | 第18-19页 |
2.2.2 RCD箝位技术 | 第19-20页 |
2.2.3 有源箝位技术 | 第20-21页 |
2.2.4 谐振复位技术 | 第21-22页 |
2.3 双管正激型变换器 | 第22-24页 |
2.4 采用同步整流的正激变换器 | 第24-30页 |
2.4.1 整流对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同步整流的定义 | 第25页 |
2.4.3 同步整流的驱动方式 | 第25-30页 |
2.5 小结 | 第30-32页 |
3 无源吸收技术 | 第32-45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吸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第32-34页 |
3.3 无源吸收与有源吸收的比较 | 第34-35页 |
3.4 无源吸收技术 | 第35-44页 |
3.4.1 无源有损(即能耗式)吸收技术 | 第35-36页 |
3.4.2 非线性耗能式吸收技术 | 第36页 |
3.4.3 无源无损(能量回馈)式吸收技术 | 第36-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4 无源吸收单端正激变换器 | 第45-56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工作方式一 | 第45-50页 |
4.2.1 稳态工作原理 | 第45-48页 |
4.2.2 几点讨论 | 第48-49页 |
4.2.3 仿真结果 | 第49-50页 |
4.3 工作方式二 | 第50-55页 |
4.3.1 稳态工作原理 | 第50-53页 |
4.3.2 几点讨论 | 第53-54页 |
4.3.3 仿真结果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5 采用倍流整流的无源正激型变换器 | 第56-73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倍流整流电路 | 第56-63页 |
5.2.1 倍流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56-59页 |
5.2.2 倍流整流与半波整流、全波整流电路的比较 | 第59-63页 |
5.3 采用倍流整流的无源正激型变换器 | 第63-72页 |
5.3.1 稳态工作原理 | 第63-68页 |
5.3.2 几点讨论 | 第68-69页 |
5.3.3 仿真结果 | 第69-72页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