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八里砖厂破损山体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地质环境治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以及国外的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八里砖厂破损山体治理区域概况 | 第17-22页 |
2.1 区域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2.1.1 治理区概况 | 第17页 |
2.1.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18页 |
2.1.3 地质灾害隐患及地形地貌破坏 | 第18-19页 |
2.2 治理区域和区域划分 | 第19-21页 |
2.3 矿山地质问题造成的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八里砖厂破损山体治理工程设计研究 | 第22-38页 |
3.1 治理工程指导思想 | 第22页 |
3.2 治理工程原则 | 第22-23页 |
3.3 治理工程目标 | 第23页 |
3.4 治理工程任务 | 第23-24页 |
3.5 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措施 | 第24页 |
3.6 治理工程设计技术依据 | 第24-25页 |
3.7 治理区工程设计 | 第25-34页 |
3.7.1 治理区域工程划分 | 第25-27页 |
3.7.2 削坡堆坡工程 | 第27-28页 |
3.7.3 场地道路工程 | 第28-29页 |
3.7.4 场地平整工程 | 第29-32页 |
3.7.5 客土工程 | 第32-34页 |
3.7.6 植被恢复工程 | 第34页 |
3.8 治理区工程量设计 | 第34-38页 |
3.8.1 削坡堆坡工程设计工程量表 | 第35-36页 |
3.8.2 场地道路工程设计工程量表 | 第36页 |
3.8.3 场地平整工程设计工程量表 | 第36-37页 |
3.8.4 客土工程设计工程量表 | 第37页 |
3.8.5 植被恢复工程设计工程量表 | 第37-38页 |
第4章 八里砖厂破损山体治理工程施工部署 | 第38-48页 |
4.1 施工部署 | 第38-44页 |
4.1.1 施工前准备 | 第38-39页 |
4.1.2 施工组织 | 第39-43页 |
4.1.3 工程部署 | 第43-44页 |
4.2 施工进度计划 | 第44-45页 |
4.3 工程进度控制 | 第45-46页 |
4.4 工程施工协调 | 第46-48页 |
第5章 八里砖厂破损山体治理工程施工 | 第48-52页 |
5.1 削坡工程 | 第48页 |
5.1.1 削坡工程施工流程 | 第48页 |
5.1.2 验收标准 | 第48页 |
5.2 场地道路工程 | 第48-49页 |
5.2.1 场地道路工程施工流程 | 第48页 |
5.2.2 验收标准 | 第48-49页 |
5.3 场地平整工程 | 第49-50页 |
5.3.1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流程 | 第49页 |
5.3.2 验收标准 | 第49-50页 |
5.4 客土工程 | 第50页 |
5.4.1 客土工程施工流程 | 第50页 |
5.4.2 验收标准 | 第50页 |
5.5 绿化工程 | 第50-52页 |
5.5.1 绿化工程施工流程 | 第50-51页 |
5.5.2 工程验收标准 | 第51-52页 |
第6章 治理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 第52-59页 |
6.1 施工质量完成目标 | 第52页 |
6.2 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 第52-55页 |
6.2.1 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 第52页 |
6.2.2 执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 第52-53页 |
6.2.3 工程质量保障具体措施 | 第53-55页 |
6.3 工程物资采购质量保障措施 | 第55页 |
6.4 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 第55-57页 |
6.4.1 施工进度管理 | 第55-56页 |
6.4.2 施工技术管理 | 第56-57页 |
6.5 工程进度保障措施 | 第57页 |
6.6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 第57-58页 |
6.7 工程资金管理制度 | 第58页 |
6.8 工程施工中的检验 | 第58页 |
6.9 工程验收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