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 海洋微生物分离 | 第11页 |
1.3 影响微生物降解活性的因素 | 第11-13页 |
1.3.1 接触与吸附能力 | 第12页 |
1.3.2 盐度影响 | 第12页 |
1.3.3 温度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4 pH的影响 | 第1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2.0 样品来源 | 第14页 |
2.1 培养基 | 第14-15页 |
2.1.1 10%石油溶液 | 第14页 |
2.1.2 石油降解菌筛选培养基 (g/L) | 第14页 |
2.1.3 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 | 第14-15页 |
2.2 海洋真菌的分离 | 第15页 |
2.3 海洋真菌的鉴定 | 第15-16页 |
2.3.1 形态学观察 | 第15页 |
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5-16页 |
2.4 酯酶基因的克隆 | 第16-17页 |
2.4.1 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16页 |
2.4.2 酯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16-17页 |
2.5 酯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17-18页 |
2.5.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17-18页 |
2.5.2 原核表达 | 第18页 |
2.5.3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18页 |
2.6 脂肪酶活性测定 | 第18-19页 |
2.6.1 酶液的提取 | 第18页 |
2.6.2 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9-28页 |
3.1 石油降解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 第19-24页 |
3.1.1 SH58菌株的鉴定 | 第19-20页 |
3.1.2 S21菌株的鉴定 | 第20-21页 |
3.1.3 SH4菌株鉴定 | 第21-22页 |
3.1.4 CC2菌株鉴定 | 第22-24页 |
3.2 赤散囊菌酯酶基因的克隆 | 第24-26页 |
3.3 赤散囊菌Erlipase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酶活分析 | 第26-28页 |
3.3.1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6页 |
3.3.2 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 第26-27页 |
3.3.3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27页 |
3.3.4 重组融合蛋白的酯酶活性 | 第27-28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作者简介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