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选题缘由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12页
        1.2.2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第12页
        1.2.3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实现资助管理的创新第12页
        1.2.4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扶贫助学氛围第12-13页
        1.2.5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与高校的合作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4页
        1.3.1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的现状第14-24页
        1.3.3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第24页
    1.4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4.1 文献法第25页
        1.4.2 实地研究法第25-26页
        1.4.3 案例法第26页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26-29页
        1.5.1 研究思路第27-29页
2. 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理论基础第29-43页
    2.1. 教育公平理论第29-34页
        2.1.1 教育公平理论概述第29-33页
        2.1.2 教育公平理论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启示第33-34页
    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第34-39页
        2.2.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概述第34-37页
        2.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启示第37-39页
    2.3 人力资本理论第39-43页
        2.3.1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第39-41页
        2.3.2 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启示第41-43页
3.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43-52页
    3.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第43-45页
        3.1.1 “免费加人民助学金”资助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43-44页
        3.1.2 “免费加人民助学金”资助政策的利弊第44-45页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第45-52页
        3.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第45-49页
        3.2.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49-52页
4.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第52-84页
    4.1 国家对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第52-59页
        4.1.1 奖学金第54页
        4.1.2 助学金第54页
        4.1.3 国家助学贷款第54-55页
        4.1.4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第55页
        4.1.5 师范生免费教育第55-56页
        4.1.6 困难补助第56页
        4.1.7 伙食补贴第56-57页
        4.1.8 勤工助学第57页
        4.1.9 学费减免第57页
        4.1.10 校内无息借贷第57-58页
        4.1.11 其他资助第58-59页
    4.2 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资助体系第59-65页
    4.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第65-73页
        4.3.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第65-67页
        4.3.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第67-73页
    4.4 大大减轻贫困生的压力第73-79页
        4.4.1 大大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第73-75页
        4.4.2 大大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第75-78页
        4.4.3 大大减轻贫困生的学业压力第78-79页
    4.5 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公平第79-84页
        4.5.1 体现了教育起点公平第80-81页
        4.5.2 体现了教育过程公平第81-82页
        4.5.3 体现了教育结果公平第82-84页
5.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第84-114页
    5.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4-109页
        5.1.1 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第84-92页
        5.1.2 不同类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不一第92-99页
        5.1.3 学生资助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第99-102页
        5.1.4. 普通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第102-106页
        5.1.5 贫困生资助“资困育人”功能不强第106-109页
    5.2 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造成的危害第109-114页
        5.2.1 贫困生资助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第109页
        5.2.2 部分高校贫困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面窄第109-110页
        5.2.3 在校贫困生学习及生活压力加大第110-112页
        5.2.4 现行资助体系导致高校贫困生进一步分化第112-113页
        5.2.5 滋生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第113-114页
6. 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14-131页
    6.1 现行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还不够完善第114-118页
        6.1.1 国家奖学金评定标准过于统一第114-115页
        6.1.2 国家励志奖学金范围仍显狭窄第115页
        6.1.3 助学贷款制度不完善第115-116页
        6.1.4 勤工俭学供贫困生实践项目不多第116-117页
        6.1.5 国家助学金额度仍显不足第117-118页
        6.1.6 贫困生学费减免力度小第118页
    6.2 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第118-120页
        6.2.1 “奖、贷、助、勤、补、减”的比例关系不协调第118-119页
        6.2.2 没有构建起长期动态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第119页
        6.2.3 没有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监测机制第119-120页
    6.3 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第120-123页
        6.3.1 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投入力度仍然不足第120-121页
        6.3.2 高校执行贫困生资助经费政策力度不够第121-122页
        6.3.3 缺乏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第122-123页
    6.4 贫困生认定不公平第123-128页
        6.4.1 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第123-125页
        6.4.2 贫困生认定基本程序不公正第125-128页
    6.5 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关怀第128-131页
        6.5.1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128-129页
        6.5.2 忽视了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塑造第129-130页
        6.5.3 忽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130-131页
7.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建议第131-150页
    7.1 国外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第131-137页
        7.1.1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基本经验第131-135页
        7.1.2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对我国的启示第135-137页
    7.2 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第137-141页
        7.2.1 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加大其奖励力度和受益范围第137-138页
        7.2.2 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贷款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第138-139页
        7.2.3 规范勤工俭学活动,增强勤工助学助人育人效果第139-140页
        7.2.4 实事求是进行学杂费减免,增强透明度第140-141页
    7.3 健全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第141-142页
        7.3.1 坚持保底和封顶相结合的原则,合理优化资助体系结构第141页
        7.3.2 建立长期动态的资助管理体制,确保贫困生资助体系良性运行第141-142页
        7.3.3 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监测机制,有针对性地设计资助计划第142页
    7.4 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第142-144页
        7.4.1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适当增加贫困生资助经费第142-143页
        7.4.2 学校要严格执行“资助学生”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第143-144页
        7.4.3 通过政策优惠和积极扶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事业第144页
        7.4.4 利用个人教育风险投资,缓解贫困生资助资金紧张第144页
    7.5 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确保认定公开、公正和公平第144-147页
        7.5.1 坚持贫困生认定标准统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第144-146页
        7.5.2 坚持贫困生认定程序公正的原则第146页
        7.5.3 坚持贫困生认定结果公平的原则第146-147页
        7.5.4 加强贫困生资助的后期监督管理第147页
    7.6 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生资助的育人功能第147-150页
        7.6.1 重视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147-148页
        7.6.2 重视贫困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第148页
        7.6.3 重视贫困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148-149页
        7.6.4 进一步加强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生态链协同竞争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