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图表目录第14-15页
1 绪论第15-42页
    1.1 选题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1 网络社会的形成第15-16页
        1.1.2 web2.0的蓬勃发展与web3.0的兴起第16-17页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第17-19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9-39页
        1.3.1 国外研究状况第19-28页
        1.3.2 国内研究状况第28-39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39-42页
        1.4.1 研究内容第39页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9-40页
        1.4.3 创新之处第40-42页
2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及其社会价值概述第42-68页
    2.1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及其类型、特点第42-52页
        2.1.1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界定第42-46页
        2.1.2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类型第46-50页
        2.1.3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特点第50-52页
    2.2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含义第52-58页
        2.2.1 社会价值的界定第53-56页
        2.2.2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内涵第56-58页
    2.3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分类第58-61页
        2.3.1 依据目标受众分类第58-59页
        2.3.2 依据价值实现情况分类第59页
        2.3.3 依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分类第59页
        2.3.4 依据作用的时间范围的不同分类第59页
        2.3.5 依据对于生产活动的作用分类第59页
        2.3.6 从劳动价值论视角分类第59-60页
        2.3.7 依据对社会主体的意义不同分类第60页
        2.3.8 依据对社会主体作用效果的分类第60页
        2.3.9 依据社会主体活动的领域不同分类第60-61页
    2.4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特性第61-68页
        2.4.1 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第61-62页
        2.4.2 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并存第62-64页
        2.4.3 多维性与一维性相互作用第64-65页
        2.4.4 保值性与增值性相依第65-66页
        2.4.5 规范性与驱动性的相辅相成第66-67页
        2.4.6 相对独立性第67-68页
3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表现第68-107页
    3.1 主观民意的表露与参考采纳第68-76页
        3.1.1 主观民意的自由表达第68-72页
        3.1.2 民意的参考与采纳第72-76页
    3.2 学术研究成果的渊薮第76-84页
        3.2.1 学术研究的另一成果资源库第76-81页
        3.2.2 学术思想火花的撞击与汇聚场第81-84页
    3.3 大众日常生活参考的“百科全书”第84-89页
        3.3.1 生活信息门类丰富多样第84-87页
        3.3.2 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第87-89页
    3.4 网络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第89-93页
        3.4.1 知识产权的转让获利第89-91页
        3.4.2 重要的网络商业元素构成第91-93页
    3.5 社会文化的网络化第93-100页
        3.5.1 网络语言的时尚之风第93-94页
        3.5.2 网络首发原创小说的文化影响力第94-96页
        3.5.3 web博物馆对社会信息的历史性保护与传承第96-100页
    3.6 娱乐休闲的消遣资料第100-107页
        3.6.1 情感交流的联系纽带第101-103页
        3.6.2 打发时间的精神食粮第103-107页
4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评价第107-124页
    4.1 评价角度第107-114页
        4.1.1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发布者角度第107-109页
        4.1.2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接受者角度第109-110页
        4.1.3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本体角度第110-112页
        4.1.4 网络平台角度第112-114页
    4.2 评价原则第114-117页
        4.2.1 针对性原则第114-115页
        4.2.2 可比性原则第115-116页
        4.2.3 客观性原则第116-117页
        4.2.4 包容性原则第117页
    4.3 评价的方法第117-124页
        4.3.1 移植法第117-119页
        4.3.2 主题或事件法第119-120页
        4.3.3 主体对比法第120-124页
5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第124-143页
    5.1 分析与探讨思路第124-126页
    5.2 新浪微博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分析第126-143页
        5.2.1 新浪微博原生数字资源的特点、类型与主要内容构成第126-131页
        5.2.2 新浪微博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主体的构成、特征及信息需求特点分析第131-136页
        5.2.3 新浪微博原生数字资源具有的社会价值第136-143页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43-150页
    6.1 全文总结第143-148页
    6.2 研究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6页
科研情况介绍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新诗语言形态特征及其发生研究
下一篇: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