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1.1.1 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2页 |
1.1.3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中的问题 | 第12-14页 |
1.1.4 城市夜晚生活与城市公共建筑照明环境 | 第14-15页 |
1.1.5 照明设计向艺术化发展 | 第15-16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1.4 写作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城市人文环境与公共建筑照明设计理论 | 第20-38页 |
2.1 城市人文环境理论概述 | 第20-23页 |
2.1.1 城市人文精神 | 第20页 |
2.1.2 城市环境文化 | 第20-22页 |
2.1.3 城市人文环境系统 | 第22-23页 |
2.1.4 城市人文环境作用 | 第23页 |
2.2 公共建筑照明设计概述 | 第23-37页 |
2.2.1 公共建筑形态构成及光环境表现 | 第24-37页 |
2.3 城市人文环境与公共建筑照明融合 | 第37-38页 |
第3章 光艺术设计表现与方法研究 | 第38-55页 |
3.1 光艺术设计表现 | 第38-42页 |
3.1.1 光绘画的艺术表现与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3.1.2 光雕塑的艺术表现与设计方法 | 第40-42页 |
3.1.3 3D灯光秀的艺术表现与设计方法 | 第42页 |
3.2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视觉基本元素构成 | 第42-46页 |
3.2.1 光之点 | 第42-43页 |
3.2.2 光之线 | 第43-44页 |
3.2.3 光之面 | 第44-45页 |
3.2.4 光之体 | 第45页 |
3.2.5 光之色彩 | 第45-46页 |
3.3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基本原则 | 第46-50页 |
3.3.1 均衡——光创造视觉平衡 | 第46-47页 |
3.3.2 对比——光再现建筑立体空间 | 第47-49页 |
3.3.3 节奏——光赋予建筑动静相合 | 第49-50页 |
3.3.4 统一——光塑造建筑体量 | 第50页 |
3.4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的跨界合作与系统设计 | 第50-52页 |
3.4.1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的跨界合作 | 第51页 |
3.4.2 城市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的系统设计 | 第51-52页 |
3.5 基于城市人文环境的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表现 | 第52-55页 |
3.5.1 城市人文环境的物质为光艺术设计提供载体 | 第52页 |
3.5.2 城市人文环境的形式为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提供指导 | 第52-53页 |
3.5.3 城市人文环境的体制为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提供规范 | 第53页 |
3.5.4 城市人文环境的观念引导公共建筑光艺术设计潮流趋势 | 第53-55页 |
第4章 照明设计相关技术原理及灯具概述 | 第55-66页 |
4.1 照明光学原理概述 | 第55-61页 |
4.1.1 光线 | 第55-57页 |
4.1.2 光的数量 | 第57-59页 |
4.1.3 光的颜色 | 第59-60页 |
4.1.4 显色指数 | 第60-61页 |
4.2 照明灯具分类 | 第61-66页 |
4.2.1 按灯具空间光通量分配的分类 | 第61-63页 |
4.2.2 按灯具安装方式的分类 | 第63-64页 |
4.2.3 按灯具安全性能的分类 | 第64-66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及与论文契合点 | 第66-83页 |
5.1 苏州人文环境特点 | 第66页 |
5.2 苏州公共建筑形态基本特点 | 第66-67页 |
5.3 项目分析 | 第67-70页 |
5.3.1 项目背景介绍 | 第67页 |
5.3.2 周边环境分析 | 第67-68页 |
5.3.3 建筑形态和功能分析 | 第68-69页 |
5.3.4 视野分析 | 第69-70页 |
5.4 苏州铁狮门综合体建筑光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 | 第70页 |
5.5 苏州铁狮门综合体建筑光艺术设计原则 | 第70-71页 |
5.5.1 对比——适当的照度配比与和谐的阴影衬托 | 第70页 |
5.5.2 均衡——对色温布局的有效控制 | 第70页 |
5.5.3 统一——与苏州人文环境相统一 | 第70-71页 |
5.6 苏州铁狮门综合体建筑光艺术设计实现 | 第71-77页 |
5.6.1 建筑塔楼外立面照明灯具布置规划 | 第71-74页 |
5.6.2 商业裙房外立面照明灯具布置规划 | 第74-77页 |
5.7 照明灯具相关技术总结 | 第77-78页 |
5.8 设计布灯方案及效果图表现 | 第78-81页 |
5.9 设计总结 | 第81-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