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大斜视动目标成像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单通道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技术的发展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 第11-14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主要贡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SAR 动目标成像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2.1 分辨率 | 第14-17页 |
2.1.1 距离 | 第14-15页 |
2.1.2 距离向分辨率 | 第15-16页 |
2.1.3 方位分辨率 | 第16-17页 |
2.2 脉冲压缩 | 第17-18页 |
2.3 机载 SAR 的距离徙动 | 第18-19页 |
2.4 SAR 静止目标成像算法 | 第19-22页 |
2.4.1 算法流程 | 第19-22页 |
2.4.2 仿真实验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机载 SAR 正侧视动目标成像 | 第23-43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机载 SAR 运动目标回波模型 | 第24-25页 |
3.3 目标运动对 SAR 图像的影响 | 第25-28页 |
3.3.1 动目标的多普勒中心变化对静止算法成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动目标多普勒调频率变化对静止 SAR 成像的影响 | 第26页 |
3.3.3 仿真结果 | 第26-28页 |
3.4 基于速度已知正侧视 SAR 动目标成像算法 | 第28-33页 |
3.4.1 速度已知算法流程 | 第28-32页 |
3.4.2 仿真实验 | 第32-33页 |
3.5 速度未知动目标成像 | 第33-42页 |
3.5.1 算法流程 | 第34-36页 |
3.5.2 多普勒中心估计 | 第36-39页 |
3.5.3 多普勒调频率估计 | 第39-41页 |
3.5.4 仿真实验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大斜视机载 SAR 动目标成像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斜视 SAR 几何模型 | 第43-45页 |
4.3 斜视机载 SAR 的系统特性 | 第45-47页 |
4.3.1 斜视 SAR 动目标的多普勒特性 | 第45页 |
4.3.2 斜视 SAR 的分辨率 | 第45-46页 |
4.3.3 斜视 SAR 距离徙动的特点 | 第46-47页 |
4.4 大斜视 SAR 动目标成像算法 | 第47-53页 |
4.5 仿真实验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大斜视动目标成像改进算法 | 第54-68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基于三次补偿的动目标成像算法 | 第54-58页 |
5.3 Keystone 变换 | 第58-64页 |
5.3.1 基于插值的 Keystone 变换 | 第58-59页 |
5.3.2 基于时域变标的 Keystone 变换 | 第59-63页 |
5.3.3 两种 Keystone 变换的对比 | 第63-64页 |
5.4 仿真验证 | 第64-67页 |
5.4.1 算例一 | 第64-65页 |
5.4.2 算例二 | 第65-66页 |
5.4.3 算例三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