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6-9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6-7页 |
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7-9页 |
第1章 区域概况 | 第9-18页 |
1.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9-10页 |
1.2 上古生界地层特征 | 第10-17页 |
1.3 地层划分对比 | 第17-18页 |
第2章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 第18-30页 |
2.1 沉积相类型及单井相分析 | 第18-22页 |
2.2 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 | 第22-25页 |
2.3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 第25-30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 第30-48页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30-31页 |
3.2 物性特征 | 第31-37页 |
3.3 储层微观特征 | 第37-42页 |
3.4 成岩作用 | 第42-48页 |
第4章 四性关系与试气分析 | 第48-54页 |
4.1 四性关系 | 第48-50页 |
4.2 致密砂岩气 | 第50-53页 |
4.3 煤层气 | 第53-54页 |
第5章 烃源岩评价 | 第54-68页 |
5.1 上古生界烃源岩分布 | 第54-57页 |
5.2 上古生界煤系经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66页 |
5.3 研究区上古生界本溪组一山西组烃源岩综合评价 | 第66-68页 |
第6章 天然气综合评价 | 第68-85页 |
6.1 天然气成藏特征 | 第68-69页 |
6.2 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 | 第69-75页 |
6.3 盖层特征 | 第75-77页 |
6.4 圈闭特征评价 | 第77-78页 |
6.5 天然气聚集成藏有利区域 | 第78页 |
6.6 有利目标区预测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