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4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2-15页 |
二、政策背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的多重理论分析视角 | 第16-17页 |
一、城乡关系理论 | 第16页 |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16页 |
三、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四、治理理论 | 第17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40页 |
一、国外研究述评 | 第17-26页 |
二、国内研究述评 | 第26-40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1页 |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 | 第41-44页 |
一、论文结构 | 第41-43页 |
二、研究创新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第44-63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释义 | 第44-51页 |
一、城市与农村 | 第44-45页 |
二、城乡关系 | 第45-47页 |
三、城市化 | 第47-48页 |
四、城乡一体化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制度创新与新型“三化”合力驱动理论探源 | 第51-56页 |
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驱动城乡一体化理论探源 | 第51-53页 |
二、制度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之理论探源 | 第53-56页 |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制度创新与新型“三化”合力驱动理论假说 | 第56-63页 |
一、假说一:制度创新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外推力 | 第56-57页 |
二、假说二:新型“三化”同步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 第57-61页 |
三、假说三:制度创新与新型“三化”良性互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合力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国外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制度创新和“三化”合力驱动及其启示 | 第63-80页 |
第一节 欧美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63-68页 |
一、美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63-66页 |
二、英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66-68页 |
第二节 新兴工业化国家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68-73页 |
一、日本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68-71页 |
二、韩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 第71-73页 |
第三节 拉美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失败教训 | 第73-75页 |
第四节 国外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经验启示 | 第75-80页 |
一、统筹城乡发展 | 第75-76页 |
二、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 第76-77页 |
三、加强“三化”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之制度创新 | 第77-80页 |
第四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的演进及内容特征 | 第80-107页 |
第一节 苏州简介 | 第80-82页 |
第二节 苏州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变迁 | 第82-88页 |
一、初始启动阶段:政府强势发动和“三化”取向渐明 | 第82-83页 |
二、自发探索阶段:政府政策引导和“三化”大力推动 | 第83-85页 |
三、发展实现阶段:政府战略主导和新型“三化”内生驱动 | 第85-88页 |
第三节 苏州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内容特征 | 第88-107页 |
一、制度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 | 第88-101页 |
二、新型“三化”驱动城乡一体化 | 第101-107页 |
第五章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存在问题 | 第107-133页 |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7-116页 |
一、指标的选取 | 第107-113页 |
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取 | 第113-114页 |
三、权重的确定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评价 | 第116-119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116页 |
二、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116-117页 |
三、指标权重 | 第117页 |
四、苏州城乡一体化指数的计算结果 | 第117-118页 |
五、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8-119页 |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和城乡二元对比分析 | 第119-123页 |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 | 第119-120页 |
二、二元经济结构测度结果及分析评价 | 第120-123页 |
第四节 当前新型“三化”驱动城乡一体化存在问题 | 第123-129页 |
一、当前新型城镇化驱动存在问题 | 第123-126页 |
二、当前新型工业化驱动存在问题 | 第126-128页 |
三、当前农业现代化驱动存在问题 | 第128-129页 |
第五节 制度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存在问题 | 第129-133页 |
一、土地制度改革滞后问题 | 第130页 |
二、政府行为偏差问题 | 第130-131页 |
三、户籍制度改革不彻底问题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中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政策框架 | 第133-151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经验启示 | 第133-140页 |
一、坚持制度创新和新型“三化”互促交融的原则 | 第133-136页 |
二、建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机制 | 第136-139页 |
三、根据市场是资源配置基本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 第139-140页 |
第二节 中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之政策框架 | 第140-151页 |
一、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 第141-144页 |
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 第144-145页 |
三、加速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 第145-147页 |
四、加速转变政府职能 | 第147-1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51-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72页 |
图表索引 | 第172-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旳项目 | 第174-175页 |
后记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