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黑曲霉降解马铃薯纤维素作用强化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马铃薯渣废弃物资源与应用第9-12页
        1.1.1 马铃薯渣废弃物第9页
        1.1.2 国内外对马铃薯渣的应用现状第9-12页
    1.2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纤维素酶的来源第12-14页
        1.2.2 纤维素酶的组成第14-15页
        1.2.3 酶活力测定方法第15-16页
        1.2.4 纤维素降解机理第16-17页
    1.3 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第17-20页
        1.3.1 诱变机理第17-18页
        1.3.2 影响诱变的因素第18-19页
        1.3.3 纤维素降解菌的诱变选育进展第19-20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3页
        1.4.1 课题的来源第20页
        1.4.2 课题的目的意义第20-21页
        1.4.3 实验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6页
        2.1.1 菌种来源第23页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1.3 实验试剂及溶液的配制第23-25页
        2.1.4 培养基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1页
        2.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26页
        2.2.2 诱变方法第26页
        2.2.3 致死率的计算第26页
        2.2.4 突变株的筛选第26-27页
        2.2.5 遗传稳定性第27页
        2.2.6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27-28页
        2.2.7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第28-29页
        2.2.8 突变株发酵条件优化第29-30页
        2.2.9 马铃薯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第3章 菌株诱变及突变株的筛选第31-40页
    3.1 黑曲霉诱变流程第31页
    3.2 刚果红染色法形态观察第31-33页
    3.3 黑曲霉紫外(UV)诱变第33-35页
        3.3.1 黑曲霉 UV 诱变致死率第33页
        3.3.2 黑曲霉 UV 诱变初筛第33-34页
        3.3.3 黑曲霉 UV 诱变复筛第34-35页
    3.4 菌株 D8 的(EMS)诱变第35-37页
        3.4.1 菌株 D8 的 EMS 诱变致死率第35-36页
        3.4.2 菌株 D8 的 EMS 诱变初筛第36-37页
        3.4.3 菌株 D8 的 EMS 诱变复筛第37页
    3.5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菌株 H3 产酶条件确定及马铃薯纤维素降解第40-47页
    4.1 菌株 H3 产酶条件确定第40-45页
        4.1.1 发酵时间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0-41页
        4.1.2 碳源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1-42页
        4.1.3 氮源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2-43页
        4.1.4 接种量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3页
        4.1.5 培养基 pH 值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3-44页
        4.1.6 发酵温度对产酶条件的影响第44-45页
    4.2 马铃薯纤维素降解率测定第45-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楼毛状根制备及培养
下一篇:乳清蛋白糖基化及产物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