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观测的电动车用异步电机的电压补偿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1.2.1 纯电动汽车发展 | 第9-10页 |
| 1.2.2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 | 第10-12页 |
| 1.2.3 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的典型方法 | 第12-13页 |
| 1.2.4 交流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5 交流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现状简析 | 第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及相电压补偿策略 | 第17-31页 |
| 2.1 异步电机相电压畸变产生及影响 | 第17-21页 |
| 2.1.1 异步电机相电压畸变的产生 | 第17-19页 |
| 2.1.2 异步电机相电压畸变的影响 | 第19-21页 |
| 2.2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 第21-25页 |
| 2.2.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2.2.2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4-25页 |
| 2.3 基于降维状态观测器的相电压补偿策略 | 第25-29页 |
| 2.3.1 降维状态观测器 | 第25-27页 |
| 2.3.2 基于降维扰动观测器的相电压补偿策略 | 第27-28页 |
| 2.3.3 状态观测器相电压补偿策略的改进 | 第28-29页 |
| 2.4 带有相电压补偿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的仿真系统设计 | 第31-42页 |
| 3.1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仿真模型 | 第31-35页 |
| 3.1.1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31-33页 |
| 3.1.2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仿真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33-35页 |
| 3.2 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仿真模型 | 第35-38页 |
| 3.2.1 边沿捕捉模块 | 第36页 |
| 3.2.2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系统的硬件实验平台设计 | 第42-52页 |
| 4.1 异步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板设计 | 第42-45页 |
| 4.1.1 主控芯片以及信号处理模块 | 第42-43页 |
| 4.1.2 编码器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 4.1.3 CAN通信模块 | 第44-45页 |
| 4.1.4 接触器驱动电路 | 第45页 |
| 4.2 异步电机控制器的驱动板设计 | 第45-47页 |
| 4.2.1 预充电回路 | 第45-46页 |
| 4.2.2 三相门极电路 | 第46-47页 |
| 4.2.3 电流传感器电路 | 第47页 |
| 4.3 异步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板设计 | 第47-48页 |
| 4.4 实验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48-51页 |
| 4.4.1 控制器硬件平台 | 第48-50页 |
| 4.4.2 系统的硬件实验平台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异步电机相电压补偿程序设计及实验 | 第52-60页 |
| 5.1 程序流程设计 | 第52-54页 |
| 5.1.1 中断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 5.1.2 SVPWM算法模块程序 | 第53页 |
| 5.1.3 相电压重建模块 | 第53-54页 |
| 5.1.4 降维状态观测器程序设计 | 第54页 |
| 5.2 实验设计及分析 | 第54-58页 |
| 5.2.1 PWM波形分析 | 第54-55页 |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5.3 补偿效果的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