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办学形式论文--私立论文

辉达教育培训咨询公司培训体系再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培训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页
    1.4 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人力资源培训相关理论概述第15-21页
    2.1 人力资源理论第15-16页
        2.1.1 人力资源与人口资源、人才资源的关系第15页
        2.1.2 人力资源的特征第15-16页
    2.2 培训的人性假设理论第16-17页
        2.2.1 培训的人性假设理论背景第16页
        2.2.2 人性假设理论在培训中的意义第16-17页
    2.3 激励理论第17-18页
        2.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7-18页
        2.3.2 双因素激励第18页
        2.3.3 成就激励第18页
    2.4 胜任力理论第18-19页
        2.4.1 胜任力洋葱模型第19页
        2.4.2 胜任力模型与培训开发第19页
    2.5 情绪管理理论第19-20页
    2.6 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第20-21页
第3章 辉达教育培训咨询公司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1-28页
    3.1 公司概况第21-24页
        3.1.1 公司的业务范围第21页
        3.1.2 公司人员分布第21-22页
        3.1.3 公司人员基本信息第22-24页
    3.2 培训的现状第24-26页
        3.2.1 培训的问卷调查第24-25页
        3.2.2 培训的访谈调查第25页
        3.2.3 辉达公司培训现状总结第25-26页
    3.3 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28页
        3.3.1 重教职人员的培训,忽略系统性培训第26页
        3.3.2 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不够丰富第26页
        3.3.3.培训方式不够新颖第26-27页
        3.3.4.培训评估未能切实执行第27页
        3.3.5.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第27-28页
第4章 辉达教育培训咨询公司培训方案再设计第28-48页
    4.1 设计目标及原则第28-29页
        4.1.1 培训的目标第28页
        4.1.2 培训的原则第28-29页
    4.2 培训需求分析第29-32页
        4.2.1 组织需求分析第29-30页
        4.2.2 人员需求分析第30-31页
        4.2.3 岗位需求分析第31-32页
    4.3 培训筹备事项第32-35页
        4.3.1 培训时间统筹第32-34页
        4.3.2 培训师资管理第34页
        4.3.3 培训费用标准第34-35页
    4.4 培训内容和方法的设计第35-43页
        4.4.1 新入职员工的培训第35-37页
        4.4.2 教职人员的培训第37-40页
        4.4.3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40-42页
        4.4.4 其他人员的培训第42-43页
    4.5 培训评估与反馈第43-46页
        4.5.1 评估目的第43页
        4.5.2 确定评估主体第43-44页
        4.5.3 评估对象及内容第44-46页
        4.5.4 评估的注意事项第46页
    4.6 培训材料存档第46-48页
        4.6.1 纸质材料的存档第46-47页
        4.6.2 电子材料的存档第47-48页
第5章 人员培训实施的保障第48-52页
    5.1 制度保障第48-49页
    5.2 经费保障第49页
    5.3 培训体系信息化保障第49-51页
        5.3.1 培训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第49-50页
        5.3.2 E-learning教育平台第50页
        5.3.3 建立培训人力资源数据库第50-51页
    5.4 员工薪酬保障第51-52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6.1 研究结论第52页
    6.2 研究展望第52-53页
附录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后日本文学中的战争反省意识--从《遥拜队长》与《架着双拐的人》来看
下一篇:基于分形分析的金融时间序列复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