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减速器及变速器论文

三环减速器热弹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三环减速器动态特性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1.2.1 三环传动的受力分析理论第12-13页
        1.2.2 三环减速器的振动、噪声控制第13-14页
        1.2.3 三环传动的润滑和均载第14页
    1.3 齿轮系统动态响应研究第14-18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基于ANSYS的圆柱滚子轴承温度场分析第20-32页
    2.1 前言第20页
    2.2 接触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线接触Hertz理论第20-21页
        2.2.2 ANSYS热分析有限元法第21-22页
        2.2.3 热分析简介第22-23页
    2.3 圆柱滚子轴承的摩擦热量第23-25页
        2.3.1 外载荷引起的摩擦热量第23-24页
        2.3.2 润滑剂产生的摩擦热量第24页
        2.3.3 轴承对流系数第24-25页
    2.4 三环减速器的输入轴行星轴承刚度的ANSYS分析第25-31页
        2.4.1 三环式传动结构的传动机理第25-26页
        2.4.2 三环减速器的参数第26页
        2.4.3 三环减速器的输入轴行星轴承的刚度分析第26-30页
        2.4.4 圆柱滚子轴承的有限元结构及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三环减速器的动力学建模第32-4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弹性变形协调条件第32-35页
        3.2.1 输入轴处第32-34页
        3.2.2 支承轴处第34页
        3.2.3 齿轮副处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第34-35页
    3.3 三环减速器动力学模型第35-39页
        3.3.1 输入轴子系统第35-36页
        3.3.2 支承轴子系统第36-37页
        3.3.3 内齿板子系统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三环传动的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0-51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Newmark法的求解过程第40-41页
    4.4 三环减速器的仿真结果第41-50页
        4.4.1 齿轮啮合力第41-42页
        4.4.2 输入轴行星轴承的受力第42-45页
        4.4.3 支承轴行星轴承的受力第45-46页
        4.4.4 输入轴支承轴承的受力第46-48页
        4.4.5 支承轴支承轴承的受力第48-50页
        4.4.6 输出轴轴承的受力第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三环减速器的模态分析第51-59页
    5.1 前言第51-52页
    5.2 三环减速器的有限元模型第52-58页
        5.2.1 三环减速器网格的划分第52-54页
        5.2.2 材料的性质第54页
        5.2.3 边界条件处理第54页
        5.2.4 模态结果分析第54-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基于热弹耦合三环减速器箱体动态响应第59-76页
    6.1 前言第59页
    6.2 三环减速器的温度场分析第59-62页
        6.2.1 三环减速器的有限元模型第60页
        6.2.2 温度场模拟第60-62页
    6.3 三环减速器的箱体动态激励分析第62-67页
        6.3.1 齿轮动力学第62-63页
        6.3.2 三环减速器的内外齿的轮齿接触分析第63-67页
    6.5 三环减速器受热箱体响应分析第67-75页
        6.5.1 计算节点布置第68页
        6.5.2 三环减速器受热后系统动态响应分析第68-75页
    6.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76-78页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第76页
    7.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粒子群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的预测模型在汽车轮辐成形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差动制动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