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一、减少“复制作品”的出现 | 第11-12页 |
| 二、构建完善的共性创新意识与个性创新意识 | 第12页 |
| 三、增加社会所需要的生机 | 第12页 |
| 四、展现出丰富的本质力量 | 第12页 |
| 第二节 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意义 | 第12-14页 |
| 一、构建良好审美个性与共性,形成同异共存的审美观 | 第13页 |
| 二、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个人内涵完善人格 | 第13页 |
| 三、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感受力 | 第13-14页 |
| 四、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个人想象力 | 第14页 |
| 五、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评价能力 | 第14页 |
| 第三节 塑造学生道德观念的意义 | 第14-16页 |
|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塑造正确道德修养 | 第14-15页 |
|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 第15页 |
| 三、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道德观念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的构建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 第16-23页 |
| 一、讲授模式的转变 | 第16-18页 |
| 二、观摩式教学 | 第18-23页 |
| 第二节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 第23-26页 |
| 一、利用工具激发学生 | 第23-24页 |
| 二、创作作品的改进 | 第24页 |
| 三、适当合理调整学习方式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多元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质和要义 | 第26-30页 |
| 第一节 多元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质 | 第26-27页 |
| 一、培养具有多层次、多角度思维的人才 | 第26页 |
| 二、培养具有多方面创新性人才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多元性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 一、有利于挖掘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第27页 |
|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和认知能力 | 第27-28页 |
|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28页 |
| 四、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学生作品中的“表现” | 第30-36页 |
| 第一节 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新和好奇心 | 第30-33页 |
| 一、好奇心 | 第30-31页 |
| 二、创新 | 第31-33页 |
| 第二节 学生作品中的审美观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学生作品中的道德观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