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印刷线路板生产和废弃概况 | 第11页 |
·印刷线路板的回收意义 | 第11-12页 |
·废弃印刷线路板处理技术概况 | 第12-15页 |
·焚烧法 | 第13页 |
·热解法 | 第13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3-14页 |
·机械物理法 | 第14页 |
·超临界流体回收法 | 第14页 |
·等离子熔炼法 | 第14-15页 |
·微生物浸出技术 | 第15-23页 |
·生物浸出概念 | 第15页 |
·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生物浸出技术的应用范围 | 第16-18页 |
·生物浸出的菌种 | 第18-19页 |
·生物浸出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影响浸出效率的关键因素 | 第20-23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准备与前置实验 | 第28-44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废旧线路板粉末的制备 | 第30-32页 |
·PCBs 粉末制备 | 第30-31页 |
·MPCBs 粉末的制备 | 第31-32页 |
·菌种的采集与培养 | 第32-36页 |
·菌种的采集与保存 | 第32-33页 |
·培养基和菌种的筛选 | 第33-35页 |
·菌种的富集培养 | 第35页 |
·菌种的群落分析 | 第35-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40页 |
·MCAB 活性测试 | 第37页 |
·线路板粉末PCBs 因素实验 | 第37-38页 |
·金属富集体MPCBs 因素实验 | 第38-40页 |
·机理对照实验 | 第40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0-43页 |
·线路板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溶液分析 | 第41-42页 |
·沉淀物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对废旧线路板粉末有价金属的浸出及其条件优化研究 | 第44-61页 |
引言 | 第44-46页 |
·PCBs 粉末金属成分测定 | 第46-47页 |
·MCAB 活性测试 | 第47-48页 |
·批序式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pH 值对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8-52页 |
·Fe~(2+)浓度对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粉末添加量对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粉末投加时间对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优化条件下混合菌对PCBs 粉末有价金属的浸出效能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混合菌对废旧线路板金属富集体粉末有价金属的浸出及其条件优化研究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MPCBs 粉末金属成分测定 | 第62-63页 |
·批序式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pH 值对M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Fe~(2+)浓度对M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粉末添加量对M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菌种接种量对M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粉末粒度对MPCBs 粉末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68-70页 |
·最佳条件下混合菌对MPCBs 粉末有价金属的浸出效能 | 第70-71页 |
·混合菌浸出废旧PCBs 有价金属的可行性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微生物浸出废旧线路板有价金属的机理研究 | 第75-84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对照实验 | 第76-82页 |
·细菌浸出与化学浸出对照 | 第76-78页 |
·液体灭菌与固体灭菌对照 | 第78-79页 |
·细菌浸出与透析袋处理对照 | 第79-81页 |
·摇瓶浸出与静置浸出对照 | 第81-82页 |
·机理探讨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一、结论 | 第84-85页 |
二、展望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