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难降解废水高效生物除碳过程的实现及生物出水COD组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概述第11-17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基本特性第11-12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种类及来源第12-16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危害第16-17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中有机质的评价第17-18页
   ·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第18-24页
     ·预处理工艺第19-20页
     ·生物处理强化工艺技术第20-23页
     ·深度处理工艺第23-24页
   ·我国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现状评述第24-25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5-28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25-26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流化床工艺对典型难降解废水的除碳效果第28-41页
   ·引言第28页
   ·流化床耦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第28-31页
     ·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第28页
     ·工艺流程第28-30页
     ·流化床A/O/H/O生物系统简介第30-31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第31-32页
     ·实验方法第32页
   ·流化床生物系统运行情况分析第32-34页
   ·生物系统各阶段除碳效果分析第34-39页
     ·厌氧流化床第34-35页
     ·一级好氧流化床第35-37页
     ·水解流化床第37页
     ·二级好氧流化床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焦化废水生物出水COD的组成剖析第41-60页
   ·引言第41-42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2-45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分析测试方法及仪器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45页
   ·分析结果第45-48页
     ·COD的粒径分布特征第45-47页
     ·生物出水颜色与COD的关系第47-48页
   ·生物出水COD组成剖析第48-56页
     ·悬浮组分对COD的贡献第48-50页
     ·胶体组分对COD的贡献第50-52页
     ·还原性无机组分对COD的贡献第52-54页
     ·溶解性有机组分对COD的贡献第54-56页
   ·影响生物出水COD组成的因素第56-58页
     ·水质特性第56-57页
     ·生物系统工艺条件和参数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生物出水COD组成与削减工艺的关系第60-70页
   ·引言第60-61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实验材料第61-62页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第62页
   ·混凝沉淀第62-65页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PFS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处理前后有机物组成的变化分析第64-65页
   ·活性碳吸附第65-69页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7-68页
     ·处理前后废水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1 结论第70-71页
 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件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加药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废旧线路板有价金属生物回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