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理论背景和计算方法简介 | 第10-14页 |
1.1.1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 | 第11-12页 |
1.1.2 DFT方法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机理中的应用概况 | 第12页 |
1.1.3 几种分析有机反应物活性的方法 | 第12-14页 |
1.1.3.1 全局反应指标(GRI)分析 | 第13页 |
1.1.3.2 自然布局分析 | 第13页 |
1.1.3.3 亲核和亲电Parr函数分析 | 第13-14页 |
1.2 几类常见的路易斯碱催化剂 | 第14-17页 |
1.2.1 氮杂环卡宾类催化剂的结构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有机膦类催化剂 | 第15-16页 |
1.2.3 胺类催化剂的结构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烯醛和硝基烯的[4+2]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21页 |
2.2 计算细节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7页 |
2.3.1 反应机理 | 第22-35页 |
2.3.2 化学选择性的起源 | 第35-36页 |
2.3.3 立体选择性的起源 | 第36页 |
2.3.4 催化剂的作用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PBu_3催化的N-烯丙基取代的α-氨基腈分子内环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39-54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计算细节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3.3.1 反应机理 | 第41-50页 |
3.3.1.1 反应机理A | 第41-49页 |
3.3.1.2 反应机理B | 第49-50页 |
3.3.2 立体选择性的起源 | 第50-51页 |
3.3.3 催化剂PBu_3的作用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1,4-二噻烷-2,5-二醇和偶氮甲碱亚胺的[3+3]环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54-69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计算细节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4.3.1 反应的机理 | 第56-67页 |
4.3.1.1 反应的第一阶段 | 第56-62页 |
4.3.1.2 反应的第二阶段 | 第62-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4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