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牛蹄塘组页岩压裂渗透性实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页岩气成藏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页岩压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页岩裂缝与孔渗特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牛蹄塘组页岩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15-23页 |
2.1 页岩的基本资料 | 第15-16页 |
2.2 岩样的采集与加工 | 第16-17页 |
2.3 黔北牛蹄塘组页岩矿物分析 | 第17-18页 |
2.4 孔隙特征 | 第18-22页 |
2.4.1 有机质特征 | 第18-19页 |
2.4.2 裂缝特征 | 第19-20页 |
2.4.3 电镜扫描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页岩渗流影响因素及渗流实验 | 第23-35页 |
3.1 页岩气储集特性 | 第23-24页 |
3.2 页岩开采机理 | 第24-26页 |
3.2.1 烷烃气的解吸 | 第25页 |
3.2.2 烷烃气扩散机理 | 第25-26页 |
3.2.3 烷烃气滑脱效应 | 第26页 |
3.2.4 烷烃气渗流机理 | 第26页 |
3.3 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 第26-31页 |
3.3.1 有效应力对页岩渗透性的影响 | 第27页 |
3.3.2 裂隙发育对页岩渗透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岩层性质对渗透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4 气体组分对渗透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3.5 温度对页岩渗透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6 滑脱效应对页岩渗透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1-34页 |
3.4.1 实验装置 | 第31-32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应力和诱导裂缝对页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35-53页 |
4.1 应力对页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36-45页 |
4.1.1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4.1.2 围压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3 渗透压差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39-43页 |
4.1.4 不同加载方式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 诱导裂缝对页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45-50页 |
4.2.1 样品加工 | 第45-46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46页 |
4.2.3 横向诱导裂缝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4 纵向诱导裂缝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网络诱导裂缝对页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53-66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54页 |
5.2 网络诱导裂缝DDA模拟 | 第54-60页 |
5.2.1 概述 | 第54页 |
5.2.2 弹脆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5.2.3 弹脆性本构模型的DDARF实现 | 第56-58页 |
5.2.4 模型建立及加载方式 | 第58-60页 |
5.3 网络诱导裂缝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60-64页 |
5.3.1 网络诱导裂缝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5.3.2 二次诱导裂缝对渗透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5.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68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