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基于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港口演变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1章 导论第18-34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8-2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1.3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基本概念第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8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8-30页
        1.4.1 研究思路第28-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5 研究技术线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30-31页
        1.5.1 研究技术线路第30页
        1.5.2 研究方法第30-31页
        1.5.3 数据来源第31页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31-34页
        1.6.1 可能的创新第31-32页
        1.6.2 研究的不足第32-34页
第2章 港口演变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一般分析框架第34-44页
    2.1 “港口—腹地经济”系统构成及其环境第34-36页
        2.1.1 系统概念及其基本原理第34-35页
        2.1.2 “港口—腹地经济”系统结构与外部环境第35-36页
    2.2 基于分工与交易成本的理论第36-39页
        2.2.1 分工与交易成本理论第36页
        2.2.2 空间经济学理论第36-37页
        2.2.3 产权和制度变迁理论第37-39页
    2.3 “港口—腹地经济”系统再认识:基于农产品贸易视角第39-41页
        2.3.1 农产品贸易空间与港口演化第39-40页
        2.3.2 港口工业发展对腹地农业影响第40页
        2.3.3 农产品类大宗散货从综合港分离到专业港第40-41页
    2.4 “港口—腹地农业”关系分析框架第41-43页
        2.4.1 港口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第41页
        2.4.2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影响第41-42页
        2.4.3 中国港口专业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结构影响分析第42页
        2.4.4 不同港口管治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第42-43页
        2.4.5 港口产业集聚和海洋环境管治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第43页
    2.5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43-44页
第3章 中国港口和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44-57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中国港口发展状况分析第44-49页
        3.2.1 中国港口分布与空间历史变迁第44-46页
        3.2.2 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长状况第46-48页
        3.2.3 中国港口的发展第48-49页
    3.3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49-56页
        3.3.1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概况第49-51页
        3.3.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性第51-53页
        3.3.3 沿海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大宗农作物种植差异分析第53-56页
    3.4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56-57页
第4章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第57-70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中国港口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第57-60页
        4.2.1 本次研究的变量选取第57-58页
        4.2.2 因果关系检验第58-60页
    4.3 中国港口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第60-61页
        4.3.1 模型构建第60页
        4.3.2 结果第60-61页
        4.3.3 结论第61页
    4.4 港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以宁波港口为例第61-69页
        4.4.1 计量模型与U型曲线第62-64页
        4.4.2 对U型曲线的理论解释第64-67页
        4.4.3 实证分析的空间经济学理解第67页
        4.4.4 港口腹地的工业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第67-69页
    4.5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69-70页
第5章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影响分析第70-94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空间经济学理论第70-79页
        5.2.1 理论概况第70-71页
        5.2.2 空间经济学假设第71-72页
        5.2.3 理论模型第72-79页
    5.3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影响实证分析第79-92页
        5.3.1 古代河岸港口与漕粮运输第79-83页
        5.3.2 近现代天津港口演化对其腹地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影响第83-89页
        5.3.3 大宗农产品类专业港口从传统综合港口中分离出来第89-90页
        5.3.4 目前中国大宗农产品空间布局变化分析第90-92页
    5.4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92-94页
第6章 中国港口专业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结构影响分析第94-124页
    6.1 引言第94-95页
    6.2 交易成本理论第95-98页
        6.2.1 交易成本概念与应用第95页
        6.2.2 交易成本对贸易影响理论第95-96页
        6.2.3 交易成本的计量第96-98页
    6.3 中国农业结构和外贸发展基本状况第98-108页
        6.3.1 中国农业结构变化状况第98-99页
        6.3.2 中国外贸市场发展基本状况第99-106页
        6.3.3 中国沿海上市港口企业第106-108页
    6.4 港口专业化对交易成本影响第108-117页
        6.4.1 数据选取和处理第108-111页
        6.4.2 港口专业化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假设检验(面板数据)第111-116页
        6.4.3 基本结论第116-117页
    6.5 中国港口专业化对农业结构影响机理分析第117-122页
        6.5.1 中国港口专业化对农业结构影响的传播机理第117-119页
        6.5.2 大宗农产品港口专业化对农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19-122页
    6.6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122-124页
第7章 不同港口管治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深层次分析第124-143页
    7.1 引言第124页
    7.2 政府管治理论第124-126页
        7.2.1 产权理论第124-125页
        7.2.2 制度变迁理论第125-126页
    7.3 港口管治模式演变第126-129页
        7.3.1 港口变革与属性第126-128页
        7.3.2 中国港口管辖权限的变迁第128-129页
    7.4 中国港口管治模式对交易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9-137页
        7.4.1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第129-133页
        7.4.2 影响港口交易效率因素分析第133-137页
    7.5 港口管治模式、交易效率、大宗农产品专业港口与农业发展第137-141页
        7.5.1 微观主体多元化导致港口企业竞合差异第137-139页
        7.5.2 政府规划推动港口空间演化第139-140页
        7.5.3 港口交易效率与其空间变迁的相互影响第140页
        7.5.4 大宗农产品类专业港口对沿海农业发展的影响第140-141页
    7.6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141-143页
第8章 港口产业集聚与环境管治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深层次分析第143-157页
    8.1 引言第143页
    8.2 港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第143-147页
        8.2.1 产业集聚的动因第143-144页
        8.2.2 沿海产业集聚状况第144-147页
    8.3 海洋环境管治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第147-153页
        8.3.1 沿海环境污染第147-148页
        8.3.2 环境污染对港口产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港口为例第148-153页
    8.4 港口产业集聚对农业影响第153-156页
        8.4.1 港口产业集聚对农业的直接影响第153-155页
        8.4.2 港口产业集聚对农业的间接影响第155-156页
    8.5 本章结论与讨论第156-157页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第157-161页
    9.1 研究结论第157-160页
        9.1.1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结论第157页
        9.1.2 中国港口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影响的结论第157-158页
        9.1.3 中国港口专业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结构影响的结论第158页
        9.1.4 不同港口管治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结论第158-159页
        9.1.5 港口产业集聚和海洋环境管治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结论第159-160页
    9.2 政策含义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1页
附录第171-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产税试点政策对房价影响分析--基于沪渝两市数据
下一篇:我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退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