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演绎研究--以河北廊坊大厂民族宫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1.3.1 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创作思潮中的的运用第14-15页
        1.3.2 国内外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国内对回族建筑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6 本章小节第21-22页
第二章 回族传统建筑的符号学特征研究第22-44页
    2.1 回族历史文化概况第22-25页
        2.1.1 回族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2.1.2 回族文化特征第23-25页
    2.2 回族传统建筑概况第25-29页
        2.2.1 回族传统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第25-26页
        2.2.2 回族传统建筑的分类及其特征第26-29页
    2.3 建筑符号学理论概述第29-32页
        2.3.1 符号学基本理论概述第29-30页
        2.3.2 建筑符号学基本理论第30-32页
    2.4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的构成及其特征第32-43页
        2.4.1 图像符号第33-35页
        2.4.2 指示性符号第35-39页
        2.4.3 象征性符号第39-42页
        2.4.4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之间的关联第42-43页
    2.5 本章小节第43-44页
第三章 回族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建筑符号的组构演绎第44-67页
    3.1 回族传统建筑现代演绎的背景及现状分析第44-48页
        3.1.1 城市化对回族及其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第44-45页
        3.1.2 回族当代建筑发展趋势第45-47页
        3.1.3 回族传统建筑的创新发展道路第47-48页
    3.2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现代演绎设计原则第48-50页
        3.2.1 时代性第48-49页
        3.2.2 地域性第49页
        3.2.3 民族文化性第49页
        3.2.4 经济实用性第49-50页
        3.2.5 绿色生态性第50页
    3.3 从回族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符号化组构演绎过程第50-66页
        3.3.1 建筑整体布局第52-54页
        3.3.2 建筑形态第54-58页
        3.3.3 建筑构件第58-60页
        3.3.4 建筑空间第60-63页
        3.3.5 建筑装饰第63-66页
    3.4 本章小节第66-67页
第四章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演绎方法第67-80页
    4.1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现代演绎创作思维第67-69页
        4.1.1 具象思维第67-68页
        4.1.2 抽象思维第68页
        4.1.3 象征思维第68-69页
    4.2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现代演绎创作方法第69-79页
        4.2.1 引借第69-71页
        4.2.2 抽象提炼第71-72页
        4.2.3 夸张第72-74页
        4.2.4 解构第74-75页
        4.2.5 残留第75-76页
        4.2.6 拓扑第76-78页
        4.2.7 母题重复第78-79页
    4.3 本章小节第79-80页
第五章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演绎实践分析——河北廊坊大厂民族宫第80-95页
    5.1 大厂民族宫项目简介第80-84页
        5.1.1 大厂县简介第80-82页
        5.1.2 项目区位及建筑概况第82-83页
        5.1.3 项目设计定位第83页
        5.1.4 项目设计原则第83-84页
    5.2 回族传统建筑符号在大厂民族宫项目中的现代演绎第84-94页
        5.2.1 建筑总体布局第84-85页
        5.2.2 建筑形态第85-86页
        5.2.3 建筑空间第86-89页
        5.2.4 建筑构件第89-92页
        5.2.5 建筑装饰细部第92-94页
        5.2.6 建筑色彩第94页
    5.3 本章小节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下一篇:郁证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