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管材推弯成形工艺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3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管材弯曲成形特点及缺陷 | 第14-15页 |
1.3.1 管材推弯成形特点 | 第14页 |
1.3.2 管材推弯成形缺陷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管材弯曲成形装备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28页 |
2.1 管材弯曲成形装备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2 管材自动弯曲成形装备结构设计 | 第19-21页 |
2.2.1 自动装送料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2.2.2 自动弯曲结构设计 | 第20页 |
2.2.3 自动卸料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3 管材自动弯曲成形装备控制系统设计 | 第21-27页 |
2.3.1 自动上料模块设计 | 第23-24页 |
2.3.2 自动弯曲模块设计 | 第24-25页 |
2.3.3 自动卸料模块设计 | 第25页 |
2.3.4 系统故障报警模块设计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薄壁管材推弯成形理论分析及模型验证 | 第28-52页 |
3.1 管材推弯成形理论分析 | 第28-33页 |
3.1.1 管材弯曲段外侧壁厚减薄 | 第28-31页 |
3.1.2 管材弯曲段横截面椭圆畸变 | 第31-32页 |
3.1.3 管材推弯卸载后角度回弹 | 第32-33页 |
3.2 薄壁管材推弯成形实验设计 | 第33-36页 |
3.2.1 预弯角度的数值公式 | 第34-35页 |
3.2.2 薄壁管材推弯实验条件 | 第35页 |
3.2.3 薄壁管材推弯实验要求 | 第35页 |
3.2.4 薄壁管材推弯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35-36页 |
3.3 薄壁管材推弯成形有限元模型构建 | 第36-42页 |
3.3.1 数学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3.3.2 边界条件定义 | 第38-42页 |
3.4 薄壁管材推弯模型验证 | 第42-49页 |
3.4.1 薄壁管材推弯实验测试结果 | 第42-44页 |
3.4.2 薄壁管材推弯成形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3.4.3 薄壁管材推弯结果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薄壁管材推弯成形工艺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52-62页 |
4.1 多指标正交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4.2 各工艺参数对管材成形质量影响分析 | 第53-57页 |
4.2.1 各影响因素对椭圆率的影响趋势 | 第54-55页 |
4.2.2 各影响因素对外侧壁厚减薄量的影响趋势 | 第55-56页 |
4.2.3 各影响因素对管材回弹角度的影响趋势 | 第56-57页 |
4.3 多指标正交实验矩阵灵敏度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实验验证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管材成型过程分析系统开发 | 第62-70页 |
5.1 软件编写目的及背景 | 第62页 |
5.2 专用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第62-63页 |
5.2.1 需求总概述 | 第62-63页 |
5.2.2 系统总体框架 | 第63页 |
5.3 专用软件程序设计说明 | 第63-65页 |
5.3.1 功能概述 | 第63-64页 |
5.3.2 模块设计说明 | 第64-65页 |
5.4 专用软件系统运行及装卸 | 第65-66页 |
5.4.1 运行环境介绍 | 第65页 |
5.4.2 安装及卸载步骤 | 第65-66页 |
5.5 系统主要界面及功能介绍 | 第66-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