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一) 概念及特征 | 第16-17页 |
1. 规章及其评估的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 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制度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1. 立法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 执法基本理论 | 第18页 |
3. 司法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的意义 | 第19-22页 |
1. 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 | 第19-20页 |
2. 提高立法质量的需要 | 第20页 |
3. 提高执法水平的需要 | 第20-21页 |
4. 提高民主参与的需要 | 第21-22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的现状 | 第22-25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的相关实践 | 第22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1. 评估主体单一 | 第23页 |
2. 评估标准不统一 | 第23-24页 |
3. 评估程序不规范 | 第24-25页 |
三、国外的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 | 第25-30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5-26页 |
1. 美国 | 第25-26页 |
2. 英国 | 第26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6-28页 |
1. 德国 | 第26-27页 |
2. 日本 | 第27-28页 |
(三) 国外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启示 | 第28-30页 |
1. 建立多元化评估主体 | 第28页 |
2. 坚持评估信息公开制度 | 第28-29页 |
3. 健全后评估与其他评估的衔接制度 | 第29-30页 |
四、我国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制度的完善 | 第30-43页 |
(一) 明确多元化评估主体 | 第30-32页 |
1. 确定评估主体所要考虑的因素 | 第30页 |
2. 我国目前的评估主体急需向多元化发展 | 第30-31页 |
3. 多元化评估主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二) 设计统一化评估标准 | 第32-35页 |
1. 构建统一化评估标准的必要性 | 第32页 |
2. 我国现有的评估标准学说众多 | 第32-33页 |
3. 统一化评估标准的构建 | 第33-35页 |
(三) 设置多样化评估方法 | 第35-37页 |
1. 评估方法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2. 确定评估方法时需考虑的因素 | 第36页 |
3. 多样化评估方法的构建 | 第36-37页 |
(四) 完善规范化评估程序 | 第37-41页 |
1. 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程序的启动 | 第38-39页 |
2. 地方政府规章后评估的实施 | 第39-41页 |
(五) 构建有效性回应机制 | 第41-43页 |
1.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解释 | 第41-42页 |
2. 地方政府规章的修改或补充 | 第42页 |
3. 地方政府规章的废止 | 第42页 |
4.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49页 |
承诺书 | 第49-50页 |